广元市旺苍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广元市旺苍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工业强县”这根主线,攻重点,抓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效果显著,第三产业增势强劲,社会各项保障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政治稳定,市场繁荣,社会和谐。全面高质量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综合

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3.7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41亿元, 增长25.8%; 第三产业增加值7.89亿元,增长11.2%。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是31.43%、35.38%、33.19%。在GDP增长13.3%中,一产业拉动1.5个百分点,二产业拉动8个百分点,三产业拉动3.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以培育壮大畜牧、茶叶、林果、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业主开发有了新进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发挥。据统计,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1亿元,比上年增加0.84亿元,增长6.8%。

1、农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986公顷,比上年增长4.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968公顷,比上年增长3.2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690公顷,蔬菜瓜果面积6583公顷,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1745公顷,分别增加21.6%、6.16%和减少16.11%。实现粮食总产量161814吨,比上年减少5.5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6061吨,增长5.38%;大春粮食产量105753吨,减少10.5%。在粮食产量中:水稻产量54702吨,减少10.32%,小麦36500吨,增长1.59%,玉米36178吨,减少5.41%, 豆类产量4833吨,增长3.07%,薯类28910吨,减少6.45%。油料产量10605吨,增长27.10%,其中油菜籽产量7634吨,增长30.88%。其它作物产量是,烟叶597吨,增长53.87%,茶叶709吨,增长15.7%,水果产量13921吨,增长38.5%,蔬菜产量126517吨,增长26.99%。全年完成农业种植业产值55653万元(现价),同比增长10.52%。

2、林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营林、抚育、植树造林成效显著。以德援项目、生态项目、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工程造林、森林保护和庭院经济建设加快,管理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33公顷,育种育苗面积1692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000公顷;完成迹地更新面积2747亩,幼林抚育面积89254亩,成林抚育面积85936亩。主要林产品产量增加,其中:核桃产量1932吨,板粟981吨。全年实现林业产值(现价)11546万元,同比减少15.4%。

3、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出栏肉猪65.02万头,比上年增长11.5%;出栏肉牛14328头,肉羊141634只,家禽353.29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9457吨,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猪肉产量48761吨、牛肉产量1805吨、羊肉产量2833吨,鸡、鸭、鹅肉产量6006吨。禽蛋产量3195吨,比上年增长27.1%。蚕茧产量750吨,比上年增长0.4%。年末生猪存栏38.77万头,大牲畜存栏5.61万头,羊存栏10.84万只,兔存栏200564只。全年畜牧业产值(现价)62575万元,同比增长5.7%。

4、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503吨,渔业产值(现价)1446万元。

农业基础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50亩,累计有效灌溉面达到1161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平方公里。新技改山坪塘195口,新建防渗石渠27公里,整治病险水库 4座。解决农村人饮困难10150人,解决安全饮水5000人,稻鱼工程1000亩。本年实供水量3264万立方米,新增水方45万方。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684台/16.12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012台/4.07万千瓦、农用运输车1130辆/5.57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4482台/3.24万千瓦。乡村办水电站9个、装机容量3410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905万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374吨。全年年末实有耕地17902公顷,比上年增长0.01%,其中:水田7686公顷,旱地10216公顷。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03624人,其中劳动年龄内182075人;乡村从业人员188837人,其中劳动年龄内17689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以资源和存量资产为依托,以增加经济总量和扩大就业为出发点,以能源、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重点,做强一批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管理、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等举措,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年内有13家规模以下企业进入规模以上目录企业。据统计,县境内全部工业企业实现产值(现价,下同)16.40亿元(不含广旺集团),同比增长20.5%(现价增幅,同比)。实现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22.31%(可比价增幅)。在全部工业产值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1.81亿元,增长20.9%;规模以下工业产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广旺集团在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9亿元,同比下降6.4%。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8户,培育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4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20户,规模以上企业中非煤企业达到2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主要产量为原煤275.01万吨(其中:广旺集团在旺117.7万吨),比上年增长14.5%,扣除广旺集团在旺后,原煤产量为157.33万吨,比上年增长42.3%;洗煤157.78万吨,增长19.0%; 炸药7218吨,增加40.2%;水泥60.72万吨,增长31.5%,农用化肥(折纯)21057吨,减少18.0%。发电量28683万千瓦时,减少24.3%,电解锰217吨,减少90.9%。

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74%,亏损企业14个,亏损面29%,盈利企业实现利润3330万元,比上年增加1389万元,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541万元。

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亿明焦化20万吨机焦一期工程、三星木业一期工程等130多个项目,15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区正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和施工设计等前期工程,120万千瓦劣质煤坑口电厂项目按计划扎实推进。

全县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346万元,比上年减少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9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5.53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达64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