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公共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乡镇卫生院、甲级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高标准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基线调查等工作顺利完成。农村大病医疗救助3300人次,城市医疗救助507人次。国民健康水平逐渐提高,2007年全区住院分娩率96.1%,比上年提高了12.0个百分点;婴儿死亡率5.7‰,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6‰。 十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2007年建成区土地面积25.46平方公里,其中绿化覆盖面积达8.27平方公里。全区森林面积达11824公顷。全年成片造林333公顷。完成土地整理1.4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2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35平方公里,创建生态园区1个、文明生态村2个、绿色社区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工作,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448吨,削减量为145吨;NH3-N(氨氮)排放量为368吨, 削减量为16吨;SO2 (二氧化硫) 排放量为648吨, 削减量为21.2吨,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在控制范围内。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区内建设项目全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酒业集中发展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了规划环评,轻工业集中发展区、张坝景区建设也启动了规划环评。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区总人口为62.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44万人,农业人口38.08万人。男性人口31.7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50.8%,女性人口30.7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49.2%。据公安部门资料计算,我区人口出生率为12.7‰,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为8.2‰。居住在本区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60.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93万人。2007年我区城镇化率为64.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实惠明显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374元,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76元、1207元,比上年增加2051元,总量及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22.0%。工薪收入仍是城镇居民增长的主要来源。2007年我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首破两万大关,达20508元,同比增长20.0%。 据农村居民家庭收支情况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37元,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090元、80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0元,增加额是建区以来最高的一年,同比增长13.2%。从收入构成看: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01元,增长17.6%;家庭经营纯收入2518元,增长8.7%;财产性纯收入66元,增长63.8%;转移性纯收入152元,增长22.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5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38元,增长20.1%;衣服消费支出128元,增长16.7%;居住支出393元,增长55.3%;家庭设备用品支出215元,增长18.8%;交通通讯支出272元,增长5.8%;医疗保健支出238元,增长9.2%。 就业保障结出硕果。劳动就业持续增加,全区年开发就业岗位31058个,新增城镇就业4503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就业915人,解决2824名下岗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有效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9%以内,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新增劳务输出5216人(其中劳动保障部门直接组织劳务输出896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8亿元。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全面落实政策扶持措施。落实“四项补贴”495.4万元(其中: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介补贴、培训补贴分别为230.2万元、77.6万元、102.5万元、85.1万元);扶持重点就业项目60万元(江北劳保手套就业援助工程)。全年共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7020个,历年累计办理20408个。发放企业军队转业干部各类补贴83人、31.50万元。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年末城镇养老保险参保24833人,医疗保险参保18638人 (其中农民工参保2864人),失业保险参保8949人,工伤保险参保7905人 (其中农民工参保3500人),生育保险参保2995人。强化基金征管,确保各项政策性支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基金6323万元,医疗保险基金234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4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94.5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保险34.63万元。加强平台建设,健全保障体系。在茜草镇8个村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不断完善医保网络体系,全区40家定点医疗机构和78个定点药店遍布城乡,医保参保人员持卡求医购药更为便捷。着力夯实救助保障基础,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和农村居民低保月人均补差分别为114元、29.4元,新(改)建农村敬老院2所,新增床位275张,“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7%。实施农村安居行动,为115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户修建了房屋,完成避险搬迁19户。实施扶贫解困行动,解决了311名农村绝对贫困群众温饱问题,改善了3751名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注: 1、本公报主要经济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泸州市江阳区统计年鉴(2008年)》为准。 2、江阳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