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兴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3-15 云浮市新兴县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现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中心文化广场各1个,艺术表演团体 1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广播电台和电视转播台各1座,有线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站12个;全县共有文化服务中心1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7%和96%。城乡文化活跃丰富,全年送戏下乡68场,送电影下乡230场,送图书下乡1.3万多册。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站)55个;其中:医院2间,妇幼保健院1间,专科疾病防治站1间,卫生院12间。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819张。全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7人,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执业医师257人,执业助理医师150人,注册护士457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不断加强和改善,卫生保健进一步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87.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3.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0.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深入推广发展,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91.64%。

2006年新兴籍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世界比赛亚军1个;亚洲比赛亚军1个;全国比赛冠军2个、亚军1个;省级比赛冠军1个、亚军2个;市级比赛冠军21个、亚军10个。体育“一法二纲”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普及。全年共举办镇及镇以上运动会48次,参赛运动员达1.66万人次。全县学生达标人数83617人。

十一、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1个,总投资450万元。全县建设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5个,面积7.5平方公里。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Ⅰ类水质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大。全年县城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621.7万吨,排放达标量为560.07万吨,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3.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率98.58%。全县建成利用生态示范区5个,面积712公顷。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以上;全年工业污染防治总投资171万元,建立环境保护监测站1个。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根据2006年县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57286人。其中:男性人口233162人,女性人口224124人。据县计生部门统计,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5.03‰,人口出生率10.53‰,人口死亡率5.5‰。计划生育率达93.65%。

据2006年县农业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814元, 比上年增加285元,增长6.3%。城镇职工工资水平提高。据统计,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349元,比上年增长5.8%,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实际增长4.4%。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相对仍困难。

2006年末全县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2542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9872万元,增长13.28%。

城乡居住条件逐步改善。2006年全县城乡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26.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4%,其中:城镇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7.54万平方米,增长9.7%;农村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18.89万平方米,增长9.3%。

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有3.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有2.6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有1.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有1.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有1.43万人,有0.567万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到2006年底,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5个,拥有床位627张,年末在院人数514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总人数10292人,其中城镇758人,农村9534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67个,星光老年之家27个,社区服务志愿组织机构数136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4940人,全县12个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设施。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是初步数,具体正式数据以2006年度统计年鉴(待后出版)为准。

2、本公报的生产总值、人均GDP、各行业增加值和总产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