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平远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梅州市平远县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继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业总产出31060万元,比增3.7%。完成货物周转量36999万吨公里,增长14.4%;完成旅客周转量45561万人公里,增长14.4%。2006年末,全县机动车辆共43072辆,比上年增加1366辆,增长3.3%。机动车辆中,汽车2022辆,摩托车39519辆,拖拉机1531辆。全县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并九成以上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县实现了县区到各镇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999.7公里,比上年增加42.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72.4公里。

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下降。全年邮政、电信业业务总量5630万元,下降14.2%。2006年末电话拥有量103594户,增长8.8%,其中移动电话继续增加,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已达56419户,增长21.3%。每百户家庭拥有固定电话73.4部,移动电话90.1部。

六、商业

消费市场持续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143万元,增长14.6%。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42148万元,增长15.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2995万元,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67867万元,增长15.2%,餐饮业零售额7276万元,增长9.7%。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总额2549.8万美元,增长52.6%,全部为“三资”企业出口。

招商引资下滑。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47个,合同协议投资金额35340万元,实际投资金额3483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0%、61.2%和18.2%。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和保险业稳定增长。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94988万元,比年初增长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094万元,比年初增长9.8%。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4910万元,比年初增长5.0%。

2006年财产、人寿保险业保费收收入合计4525万元,比增10%,给付支出3151万元,比增31.1%。

九、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06年,全县有普通高中2间,实际招生人数1933人,在校学生5328人,参加高考1352人,考入大专及以上1171人,其中考入本科432人,专科739人,高中专本升学率86.6%,比上年增长5.1%;职业高中1间,招生320人,在校学生1063人,毕业生88人;普通初中16间,普通初中招生4421人,在校学生13373人,毕业生4506人,初中毕业升学率50%;普通小学98间,招生2262人,在校学生21374人,毕业生4189人;幼儿园25间,在园幼儿4711人。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2755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2324人;教职工人数中,高中390人,初中953人,小学1221人,幼儿园191人。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困难。2006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9间,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间,共有病床481张,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18.9张,人均病床比上年减少0.7张,下降3.6%。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79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7人,人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上年减少6.9人,下降6.3%。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县年末户籍人口254509人,其中农业人口171283人。据计生年报,全县人口出生2559人,出生率为10.04‰,死亡率为6.23‰,自然增长率为3.81‰。计划生育率93.28%,比上年提高了0.74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得到重视。2006年末全县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123万元,其中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860万元。废水排放量16.86万吨,达标量0.55万吨,达标率为3.29%;废气排放量277576万标立方米,废气处理得到进一步重视,大多数水泥厂进行了新式除尘;工业固体废物无排放。

群众生活水平保持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157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0%。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634万元,比上年增长7.2%,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2119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社会保障明显改善。2006年末,全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有17541人,参加工伤保险的有543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676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1641人。全年全县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3955.6万元,增长4.4%。全县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39898人,参保率81.9%,参保率比上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全县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188人,其中,敬老院13间,入院人数185人。目前全县大部分乡镇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附注:

1、公报中全县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本公报中各项指标对比基数,为上年《平远县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