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平远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梅州市平远县统计局

平远县统计局

2007年6月

2006年,平远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着力实施县委、县政府三大战略目标,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尽量减小全部煤矿实行关闭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总产出476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出80051万元,比增5.6%,第二产业总产出258158万元,比增12.9%,第三产业总产出137819万元,比增10.6%。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2013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91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9188万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72752万元,增长8.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6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4.5∶39.3∶36.2,对比“九五”末期的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

2006年全县税收收入17752万元,比上年增加3524万元,增长24.8%,其中国税收入11743万元,比增28.0%,地税收入6009万元,比增18.9%。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合计33096万元,其中,县地方财政收入8227万元,比上年增加1904万元,增长30.1%;上级补助收入21571万元,比上年增加4389万元,增长25.5%;市财力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国债转贷收入等合计3298万元,比上年减少601万元,下降15.4%。

物价涨幅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据市统计局反馈的抽样调查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上年为100%),上涨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下降1.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1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1个百分点,水、电、燃料类价格上涨7.7个百分点。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8%,上涨0.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105.7%,上涨5.7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指数102.9%,上涨2.9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06年底,全县从业人员11.4万人,和去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7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58.8%,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4.7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41.2%。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5734人,对比上年下降0.6%。据劳动部门统计,今年劳务输出及管理的人数8562人,比增1.8%。全县城镇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07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数2736人。登记失业率2.97%,比上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主要问题有: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劳动就业和保障压力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财政收支矛盾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06年农业总产出80051万元,同比增长5.6%,增加值49391万元,比增4%。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04871亩,比上年下降1.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5027亩,比降1.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9844亩,比增2.3%。主要农作物产量情况如下:

单位:吨

主要农作物名称 2006年实绩 对比上年%

粮食总产 110303 4.0

稻谷 90589 -0.8

旱粮 11828 45.0

薯类 5529 23.5

大豆 2355 11.5

甘蔗 783 71.7

花生 3404 9.0

烟叶 1987 12.6

木薯 1567 -8.8

蔬菜 65119 1.0

果用瓜 8198 -42.4

水果 51346 9.7

茶叶 1053 -16.6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590739亩,森林覆盖率76.8%。当年造林面积13339亩,对比上年增长9.9%,其中迹地更新面积9489亩,比增116.8%。当年造林面积中,按主要材种分:用材林8944亩,经济林941亩,防护林3334亩。幼林抚育面积36799亩,比降4.8%。成林抚育面积23211亩,比增3.0%。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287吨,油茶籽287吨,松脂292吨,木材采伐53194立方米,对比上年分别减少:18.7%、49.1%、3.0%和22.0%。森林资源继续走持续发展道路,保持年生长量大于年消耗量,且对比上年林木砍伐量减少近两成。

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年肉类总产13827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猪肉11647吨,减少13.7%。年末生猪存栏93278头,减少19.6%,其中能繁殖的母猪5191头,减少2.0%。当年肉猪出栏164983头,减少2.2%,;出售和自宰家禽129.3万只,比增2.1%。

渔业生产小幅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达5902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优质鱼238吨,比增32.2%,一般鱼类5468吨,比降2.8%。

乡镇企业不断发展。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25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上交税金4460万元,增长15.0%。利润总额6747万元,增长1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我县工业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26920万元,对比上年增长16.0%。全县工业增加值69629万元,增长1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7万元,增长16.5%。全年工业用电量142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0%。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产品名称 单位 2006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铁矿石 万吨 97.8 15.6

水泥 万吨 108.6 11.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1899 13.4

人造板 立方米 12881 65.6

家俱 万套 199.3 39.9

混合稀土 吨 406.4 60.0

稀土分离产品 吨 2323.0 444.0

工业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5.22%,比上年下降5.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54527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利税总额16627万元,比增65.0%。工业产品销售率96.3%,下降1.9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7.0万元/人。

建筑业增幅较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844万元,增长22.9%,增长幅度全市排名第三。全县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159万元,税金64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28.0%。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9268平方米,比增12.5%,房屋竣工面积134661平方米,比增10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17万元,增长12.7%,其中县及县以上完成投资总额44910万元,比增16.1%。县及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5279万元,增长61.1%;更新改造投资7067万元,减少70.3%;房地产开发投资7320万元,增长31.1%;城镇私人建房3412万元,比增11.9%;其他投资11832万元,比降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