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双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县畜牧业增加值93184万元,增长5.7%。出栏肉猪184.77万头,增长4.6%,存栏肉猪92.03万头,增长4.4%;出栏牛1.1万头,增长12.2%,存栏牛4.04万头,增长3.1%;出笼家禽304.37万羽,增长4.3%,存笼家禽229万羽,增长3.6%。全年肉类总产量120217吨,增长10.5%。 渔业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4100吨,增长3.7%。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5200处,投入劳动工日920万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864万元,完成土石方920万立方米。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53.48万千瓦,增长7.2%。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在内的财政支农资金达3323.8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投资增长的释放效应和建成投产的重点骨干企业有力地拉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51396万元,增长31%。78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547万元,增长33.3%,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6393万元,增长28.4%。 煤炭、石膏、水泥等支柱行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产量73.5万吨,增长46.96%;水泥产量165.5万吨,增长30.46%;石膏产量128.58万吨,增长41.76%;农业运输机械3873辆,增长37.34%。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快速成长。2006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132387万元,增长25.8%,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5.7%提高到97.6%。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2547万元,增长33.3%,产品销售收入191637.3万元,增长35%,产品销售率102.19%,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48.45%,全员劳动生产率10.98万元/人。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083.3万元,比上年增长78%。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0036万元,增长30.9%,实现利润1392万元,增长3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5万平方米,下降0.1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1万平方米,下降8.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优化。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6441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1%。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0.3亿元,增长8.7%。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57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10174万元,增长2.6%。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3129万元,下降47.7%;采矿业和制造业完成投资56122万元,增长487.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5574万元,下降28.3%。技术改造投资45924万元,增长62.4%,占全社会投资的31.4%,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房地产进一步发展。房地产投资4474万元,增长140.5%,商品房销售面积23682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4172平方米。 五、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588万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61919万元,增长1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381万元,增长12.6%;其他行业零售额288万元,增长10.3%。分地区看,县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740万元,增长9.5%;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8848万元,增长15.6%。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县通过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开展委托招商、敲门招商、网络招商、会展招商,组织了一大批项目参加“中博会”、“科博会”、“南博会”和“娄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年引进县外境内项目114个,引进境外项目9个;引进县外境内资金7.1亿元,引进境外资金720万美元。直接出口创汇15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6.5%。 旅游开发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县接待游客35万人次,增长130%,实现旅游总收入1.79亿元,增长157%,完成旅游门票收入40.5万元,增长112%。成功举办了曾国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曾国藩文化旅游节,提升了双峰知名度。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被定为新潇湘八景,并成功举办了“国宝”启封仪式。红色旅游景点蔡和森纪念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6年,全县通车公路里程3986公里,比2005年新增408公里;拥用民用汽车4018辆,增长55.6%,其中载货汽车3599辆,增长66.3%,载客汽车419辆。 邮电通讯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745万元,增长22.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93万元,增长19.1%,电信业务总量4800万元,增长4.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34345户,增长40.6%;移动电话用户80000户,增长9.6%;互联网用户7100户,增长26.8%。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存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4473万元,新增81830万元,增长17.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5738万元,新增71770万元,增长17.3%。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5042万元,新增17702万元,增长9.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4337万元,新增11327万元,增长7.4%。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598万元,增长16.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48万元,下降1%;人身保险保费收入7600万元,增长21%;平安保险保费收入750万元,增长8.7%。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815万元,增长25%,其中财产保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700万元,增长3.4%;人身保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2000万元,增长37%;平安保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115万元。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县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5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市级一等奖1项。全年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资金90万元,县财政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0万元。全年申报立项的科技项目7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5项。企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全县申请专利38项,增长52%,其中发明专利24项,增长100%。转化实施自主专利技术17项,推出新产品12个。湘源皇视集团、农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并与湖南大学签订了技术开发意向合同。双峰县人民政府与湖南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全年高新技术产值由上年的2381万元增加到2757万元。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三大科技服务体系之一。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县在园幼儿10069人,其中公办6575人,民办3494人,从事幼教的专职教师216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年辍学率为1.13%,初中毕业生会考合格率达98.7%。高中教育稳定发展。全县共有8408名考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本科一批上线人数463人,本科二批上线人数1575人,600分以上人数110人,双峰高考在全市综合排名第一,本科上线率达24.2%。高中毕业生会考合格率95.5%,优秀率29%。特殊教育方兴未艾。双峰县特教学校整体搬迁,该校参加湖南省残疾学生文艺汇演获一等奖。成教、职教健康发展。全县完成职高招生任务4791人,在校学生8156人。中小学布局进一步调整,危房改造成效显著。全年共调整撤并学校7所,完成危改学校33所,完成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