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双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县共有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5.8万册,外借图书11.6万余册次,接待读者10.1万余人次。开展各种读书、展览活动13次,参加活动人数5.3万余人。新增报刊23种,添置新书873册,征购地方文献27种,辅导基层图书室2个。全年完成演出213场,其中下乡演出165场,创作演出小品《今宵月圆》、《八百万的娘》,其中《今宵月圆》被确定为省艺术节剧本。文学创作成果喜人。全县共发表文艺作品300余件,其中文学作品200多件,美术作品100余件,获市级金奖7个,市级银奖16个。21幅美术、书法作品被选送省市参展。突出双峰文化底蕴特色,全力打造“蔡和森纪念馆”和“曾国藩故居”两大精品力作,蔡和森纪念馆成功申报3A级旅游景区,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播电视电影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拥有电视台2个,电视差转台13个。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0000户。全年共放映农村电影2441场,其中农村学生爱国教育电影1950场,完成放映收入31.6万元;放映城市电影821场,完成放映收入10.48万元。 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拥有医疗病床895张;卫生技术人员16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64人,注册护士378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2所,总投资575.9万元。重大疾病预防得到加强。“五苗”全程接种率91%,建卡率98.1%,建证率97.5%,卡证相符率95%。卡介苗、糖丸、百白破、麻苗、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均达91%以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高危产妇管理率100%,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99.7%。全年产妇数7671人,住院分娩率9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8%,孕产妇死亡率为13/10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8‰;新生儿出生缺陷率28/万,母乳喂养率94.8%。新型农村合作运行规范有序。全县参合人数594542人,其中自愿参合农民577218人,全年累计补偿人数31257人次,补偿金额2350多万元。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县拥有体育馆1个,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2个,非教育系统篮球场40个。全县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运动会人数151人次,其中获国家级金牌1枚;获省级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5枚;获市级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9枚。首次成功承办了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C组的6场比赛。 十、资源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供应基本稳定。全县人均水资源1450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万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500.8毫米,比上年增长1.9%;年末水库总蓄水量13859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县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个,完成限期治理投资20万元。建立了污染源动态管理库,核发排污许可证22个,换证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6.4平方公里。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71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92.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7.73万人,女性人口44.47万人;城镇人口15.46万人,农村人口76.7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25‰,人口死亡率为5.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4‰。全县常住人口86.49万人。2006年乡镇计划生育率95.5%,村为主比率82.96%,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到位率92.36%,出生人口性别比110.93:100,比2005年下降1.57个百分点。全县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54.06万元,发放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1.32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8元,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增长6.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84元,增长12.7%;家庭经营收入1376元,增长0.3%;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80元,增长7.1%。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411元,增长4.3%。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17元,增长2.8%,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520元,增长2%;交通和通讯支出429元,下降9.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669元,增长4.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00元,增长8.2%,其中家庭机电和交通通讯支出350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2%,下降1个百分点。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4台,固定电话机77台,移动电话机63台。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960人,其中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475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485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15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37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5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09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2人,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11381人,领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071人,领取城镇大病医疗救助金人数150人,领取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人数340人。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560万元,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补助80.9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78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7万元,发放城镇大病医疗救助金21万元,发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73.6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