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益阳市桃江县统计局


——交通设施不断改善。 2006年我县加大对县、乡、村公路及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县城公交车顺利开通,进一步规范了运输市场,客货运力大大增强,年末全县公路条数(含村道)753条,已硬化169条,公路里程2075公里,已硬化960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43132辆。全县货运周转量5418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31994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 2006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14.5% ,年末固定电话达到14.5万户,移动电话11.5万户。

五、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

——消费热点精彩纷呈,对外贸易形势看好。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方式不断升级,流通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8% 。全县外贸出口总额3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 。

——招商水平全面提升,招商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极力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介优势资源,我县招商水平全面提升。2006年组团参加了首届“中博会”、浙江招商会,举办了东莞招商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引进落户项目105个,实际到位内资14.3亿元,增长17.2%;利用外资1147万美元,增长57.1%,西部矿业、萌立尔、佳宁娜和白竹洲电站等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县,乡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大部分乡镇引进了一些较好的项目。“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招商形象”已基本形成自觉意识,亲商、安商、扶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旅游业持续发展。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竹乡农家成为旅游亮点。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创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增长22.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1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1125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8990万元,比上年增长56.4%。全县当年完成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46个,完成投资9.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0%。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县有20个项目的当年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修山电站枢纽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8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7%,第一台机组已经投入发电,沂溪河水电第一期工程已竣工,进入了试发电阶段。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06年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县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城继续实施“西改东进北扩”的战略,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0765万元,其中,县城完成8490万元,各建制镇完成2275万元。桃花江商业步行街于10月竣工开业,马迹塘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芙蓉路配套设施和桃花江广场配套建设等重点工程已竣工。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200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021万元,同比增长2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638万元,同比增长18.7%。在财政总收入中,国税完成9093万元,同比增长26.1%,地税完成6922万元,同比增长19%。财政完成5006万元,同比增长19.2%。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58739万元,同比增长38.8%。财政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确保了工资按时发放,确保了养老保险、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需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资助制度,确保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石油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安全及时发放,支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金融运行秩序良好,服务理念增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力度加大,积极引导银企对接,以诚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加快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努力打造“诚信桃江”,确保一方金融平安。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16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8676万元,比上年增长9.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25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保险系统保费收入7214万元,支付各类赔款2031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 科技部门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2006年县绞股蓝研究所的“复方绞股蓝应用于改善猪肉品质的研究与开发”和县农业局的“野生葛资源综合利用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两个项目成功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桃江低产田改良利用研究”和“贝复舒对激光泪道成形术后泪道内创面意合的研究”两个项目通过了市级科技成果鉴定。“真空消失模铸造技术在7.63M焦炉配套设备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和“竹地板表面处理新工艺”两项科技成果被授予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高铅锑分离法技术开发”被授予二等奖,同时“真空消失模铸造技术在7.63M焦炉配套设备”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县新发展经市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5家,湖南新型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全县科技型企业已经发展到31家。

——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年末拥有普通小学151所,年末在校学生42643人,校舍建筑面积28.27万平方米;普通初中45所,在校学生26027人,校舍建筑面积25.21万平方米;普通高中9所,在校学生17745人,校舍建筑面积16.11万平方米;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3694人,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83人,校舍建筑面积0.16万平方米。全县共有小学专任教师3194名,中学专任教师3568名。全县有5737名学生参加高考,本一、本二上线1166人,上线率为20.3%,全县总录取人数为3523人,总录取率为61.57%。2006年高考,我县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89人(其中文科32人,理科57人),列全市第二。有5名考生考入北大、清华,占全市总额的35.7%,这是我县高考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我县学生参加全省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11个,居全市第一。我县共有16名考生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教育“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县各中小学校继续推行“五步劝学法”、“双线”劝学责任制。2006年春秋两季全县共劝回潜辍学生3000多人。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工作有序进行,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06年春秋两季,全县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初中辍学率为1.8%,小学辍学率为零。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桃江县职业中专被评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成人教育有大突破。2006年加强了富余劳动力培训,下发技术资料1.2万份,培训农民工2629人。全县基本普及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和城区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97%,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58%。全县共有公、民办幼儿园(班)294所。特殊教育不断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乡镇中小学校推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全县残儿入学率达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