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4 益阳市桃江县统计局

——文化广播事业日益繁荣。通过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演出市场、歌舞娱乐市场、电游市场、音像市场的专项整治,切实加大“扫黄打非”力度,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2006年成功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组织最完善的“桃花江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和“新农村 新文化 新信息”《走进桃江》大型公益巡演活动。“马迹塘故事”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有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1.3万册,档案馆2个,馆藏案卷4.28万卷。全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78.4万人,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5%。广播综合覆盖人口77.5万人,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4%,有线电视入户4.1万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步发展。2006年我县将原来的24所乡镇卫生院调整为21所卫生院,并根据乡镇区划情况进一步整合,使卫生院布局更趋合理。我县加强了乡镇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和接种人员的上岗培训,确保了接种安全;一类疫苗全部实施免费接种。2006年完成了6次冷链运转,下发卡介苗30025人份,脊灰糖丸43700人份,百白破疫苗45040人份,麻疹疫苗21490人份,新生儿免费乙肝疫苗19440支。“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8.71%,卡介苗接种率为99.52%,糖丸疫苗接种率为99.06%,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8.53%,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26%,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19%。2006年全县新生儿死亡率为7.9‰,孕产妇死亡率为95.0/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0.7%,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为100%、9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2006年全县参合率为81.9%,共有577897名农民群众参加,筹集基金2898万元。2006年参合农民补偿资金达2057万元,2007年参合率为87.45%。

——全民健身运动持续推进,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我县的群众体育在省、市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市政府组织的益阳市体育艺术节上,我县取得钓鱼第一名,乒乓球女单第三名、男单第四名,三人篮球第八名的好成绩。在十一月底的益阳市老年门球赛中,我县代表队又获农村组第一名,在省老年门球赛中,我县代表队获得第一名。2006年,我县共派出36名运动员参加了省十运会的田径、游泳、举重、摔跤、跆拳道五个项目的比赛,共获金牌8枚、银牌12枚、铜牌12枚。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在江苏举行,我县定向运动员代表湖南省获得金牌3枚。今年我县圆满地承办了湖南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和益阳市青少年羽毛球赛。2006年全县共获得国家级金牌3块、银牌5块、铜牌4块;省级金牌20块、银牌16块、铜牌15块。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2006年末,全县人口总量8535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469人,农业人口753112人,人口出生率为11.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8‰,计划生育率为91.0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末全县城镇以上在岗职工24961人,比上年下降2.53%,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4922万元,增长10.5%,在岗职工年人平均工资14202元,增长14.1%。200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3元,增长11.6%。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98元,增长1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9元,增长13.8%。城镇居民消费支出5874元,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69元,增长9.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7%和47%。城乡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分别为39.7平方米和45.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39450人,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0722人,增长12.6%;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9405人,增长7%;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9431人,增长16.2%;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5793人。社会救助逐步建立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为主、专项救助为辅、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全县共有8346户,11554人享受了城镇低保,发放低保金823万元。五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全县有五保户6826人,全年安排供养资金478万元。福利事业社会化发展,全县新增福利企业2家,福利企业达16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促进了“和谐桃江”的建设。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