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12家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4亿元,增长4.3%,竣工产值2.43亿元,增长19.1%,实现利润1026万元,比上年减少314万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1.6万m2,下降3.8%,竣工面积26.69万m2,增长6%。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基础设施建筑卓有成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01万元,其中:重点工程建设投资2900万元,县乡公路建设投资1116万元,大中修养护工程投资585万元。小马公路桃江段建安工程全部完成,年内动工的资江大桥施工进展顺利;硬化通乡公路14公里;县乡村道水泥砼路面硬化32.8公里。全县年末拥有机动车22722辆,其中:汽车4045辆,摩托车14391辆,农用运输车2138辆,拖拉机2107辆,挂车41辆。全县年末公路里程678公里。全年完成货动周转量38207万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1911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县邮电通信业务收入1.4亿元,年末拥有邮电局所12个,24个乡镇773个村全部通邮通话。全年报纸累计发行561万份,杂志累计发行16.5万份,电话年末总户数9.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5万户,网络用户11623户。 五、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物价温和上涨。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4亿元,增长9.7%,其中:县城5.87亿元,增长10.8 %,农村6.67亿元,增长8.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11.2亿元,增长9.9%。餐饮业1.24亿元,增长7.1%,其它行业0.1亿元,增长10.9%。全年零售物价指数99.8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101.1%。全县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县城的购物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购买力进一步提高,以住房、旅游、汽车、电信产品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升温。 外贸出口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各出口企业抓住机遇,发展生产,外贸出口市场继续得以巩固。全县外贸出口总额870万美元,超额完成年计划的58%。 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效果显著。2003年的“项目年”活动,强力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全县共争取项目28个,落实资金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3.3%。2003年10月的深圳贸易洽谈会,签约项目13个,签约资金12.8亿元。全县利用外资项目3个,实际到位外资895万美元,增长9.4%,利用内资项目11个,实际到位内资资金2.54亿元,增长1.73倍。 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全年共接待游客54.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创旅游综合收入1.72亿元。增长22.8%。其中:桃花江竹海接待游客29.05万人次,增长14%,创旅游综合收入0.97亿元,增长19%;“竹乡农家”由去年的60户增到120户,共接待游客14.8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0.52亿元。全县发展旅行社3家,进一步拓展了外出旅游线路,组织外地来桃观光的旅游团队165个,共21640人,并成功举办了中国湖南旅游节第二届桃花江旅游文化艺术节。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2003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国有及重点项目投资3.48亿元,增长22.1%,年内投产项目15个,新增固定资产2.89亿元,其中东方水泥有限公司新增固定资产1.05亿元,新增水泥生产能力44万吨,其他投资4.06亿元,增长8.6%。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2.07亿元,非国有单位投资5.47亿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27.4%、72.6%。分别比上年增长16.5%、13.65%。在投资总额中,用于道路、桥梁、园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改造投资2.28亿元,企业生产性投资3.85亿元,城乡居民建房1.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 %、24.8%。减少13.3%。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其中,东方水泥公司、小马线、农网改造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资江大桥、金沙冷轧公司、民营创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收入质量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创八年来增幅新高。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21万元,增长11.5%,上划中央“两税”3069万元,增长6.6%,上划所得税1078万元,增长13.8%。全县全面推行税收信息化管理.对竹木制品税、建安税、房产税实行部门代征,减少了税收的跑冒滴漏,农业税收改为常年征收,保证了税收的均衡入库。全年税收收入11624万元,占财政收人的8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总支出27412万元,增长15.8 %,保证了工资统发中心1.6万余人每月近1300万元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和“三条保障线”支出和党政群机关的正常运转。 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68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其中储蓄存款21.86亿元,比年初增长14.5%,各项贷款余额12.93亿元,比年初增长8.2%。农村信用社贷款增幅高于存款增幅,年末存款余额7.84亿元,较年初增长4.3 %,贷款余额5.18亿元,较年初增长14.6 %,高于存款增幅10.3个百分点,有效地支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随着保险行业竞争机制的强化,各类保险业务不断发展。全年保险系统保费收入5304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51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153万元,平安保险保费收入20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85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480万元,人寿险赔付292万元,平安保险赔付80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部门借全县招商引资契机积极 向上争取、引进、开发、推广项目。全年争取各类科技项目7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6个,争取科技无偿资金50.5万元。全县6家企业被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全县科技企业达18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专利事业发展加快,全年申报国家专利22项,其中发明责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全县共引进推广各类新产品、新技术25项,其中较大科技成果15项。 全日制教育全面发展。“普九”成果不断巩固。2003年,全 县拥有普通小学223所,在校学生47828人,校舍建筑面积 33.6万m2;普通中学61所,在校学生70199人,校舍建筑面积38.8万m2;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2515人,校舍建筑面积4.54万m2;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5人,校舍建筑面积1640m2。全县有小学专任教师3348名,中学专任教师3618名,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8%,中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5%。“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残疾儿童入学率83.7%,小学生辍学率实现零目标,小学毕业生直升率99.8%,初中生辍学率为1.6%,初中生毕业率为98.4%。普通高中教育稳发发展,全县拥有一所省级重点普高,两所市级重点普高,—所省级重点职高和一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今年高考上线857人,创历史新高,输送飞行学员10人,再次居全省第一。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县职业中专今年招生1260人,创该校招生人数历史新高,民办职业学校也招生660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更加规范,在各乡镇联校重点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的同时,民办幼教工作实行亮证办园。特殊学校在年内整体搬迁,改善了办学条件。随着全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深开展,全县残儿入学率达到92%。特殊教育创全国先进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300多万元,开通桃江教育信息网,并有110所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126间,完小以上学校普及计算机教育,乡镇联校、县属学校及民办学校全部接通互联网,8所学校创办了教育网站。中小学危房改造取得了初步成绩,全县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253万元,完成了54所危房学校的改造,共改建危房16764平方米,新建了1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