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沅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06年,全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3.42万辆,和上年持平,其中民用汽车8445辆,比上年增长99%,拥有摩托车21046辆,和上年持平。邮电通信业逐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8030万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全市有移动电话12.8万户,城乡电话9.8万户,比上年新增2万户和0.55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积极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协调发展,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不断增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7.1亿元,比年初增长 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8亿元,增长12.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1.3亿元,增长5.9%。信贷资金重点倾向农业、商业及工业生产领域,特别是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农村,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项保险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的突破。全年共争取科技经费275万元,获得各种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有3项获地市级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中有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广各类科技成果16项,这些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8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明显。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高,在今年高考中我市有4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1人考入北京大学,高考升学率90.6%。现在全市拥有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4.1万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0.72万人,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向国家输送飞行学员3名;拥有普通小学117所,在校学生3.6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100%。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1%,办学质量大大提高。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多彩、农村文化日趋活跃,公益文化迅速发展。2006年全市举行大型文艺活动10多次,发表各类作品285件,文学、诗歌、曲艺等作品不断涌现,《雪里红》、《砚边吟》、《白沙洲村文化志》等作品已在全国各地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电视节目播出套数达到45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管力度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年末全市拥有病床1433张,卫生技术人员2126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6年,我市体育健儿在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取得4金、2银、3铜的骄人战绩,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2金1银的优异的成绩。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据测算,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3.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26万人,乡村人口45.53万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据计生局调查统计,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8.64‰,死亡率4.48‰,自然增长率5.2‰。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改善。2006年城区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市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个,污染治理投入资金2264万元。工业废水达标率93.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14847元,增长13%。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2006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4. 21万人,比上年略有减少,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69万人,增长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3.1万人,增长11.3%,“两个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低保覆盖面加大,全市享受低保补助的1.54万人,补助金额达1636.8万元。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8元比上年8303元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6717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3平方米。 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08元,比上年增加707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57元,增加359元,增长11.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6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4平方米。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