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沅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05年,全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3.48万辆,与上年比增长50%,其中民用汽车4246辆,基本持平,拥有摩托车21400辆, 增长42.3%。邮电通信业逐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6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年末全市有移动电话10.8万户,城乡电话9.25万户,比上年新增1.9万户和0.4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恰当搭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不断增强,存贷款持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8亿元,比年初增长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6亿元,增长14.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9.5亿元,增长13.3%。信贷资金主要投向 “三农”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项保险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的突破。全年共争取科技经费260万元,获得各种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有7项获地市级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中有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广各类科技成果12项,这些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1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明显。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高,在今年高考中我市有2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高考升学率91%,在全国创新大赛中,高中组“蛙式湿地考察船”和“微波灭螺小车”分获全国二、三等奖。现在全市拥有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4.9万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0.79万人,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向国家输送飞行学员1名;拥有普通小学143所,在校学生3.7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100%。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5.3%,办学质量大大提高。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日趋活跃。2005年全市举行大型文艺活动20多次,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件,文学、诗歌、曲艺等作品不断涌现,《洞庭百鸟图》、《潇湘诗韵》、《田园往事》、《万籁无声独月明》等作品已在全国各地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电视节目播出套数达到42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管力度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到实处,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得到了有力防控,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血防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年末全市拥有病床1486张,卫生技术人员216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 体育事业成绩可佳。2005年,我市体育健儿在第九届省传统校运会上夺得7枚金牌,在全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夺得4块金牌,在全省青年摔跤比赛中共取得3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沅江一中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据测算,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3.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8万人,乡村人口46.61万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我市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据计生局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55‰,死亡率4.53‰,自然增长率3.02‰。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城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市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个,污染治理投入资金5646万元。工业废水达标率90.8%,工业废水处理率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13138元,增长14.7%。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2005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4.31万人,增长7.1%,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62万人,增长1.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2.6万人,增长8.8%,“两个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低保覆盖面加大,全市享受低保补助的达1.77万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3元比上年7302元增长13.7%。 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01元,比上年增加420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8元,增加671元,增长26.6%。因物价上涨,食品价格攀升,生活消费支出明显快于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提高。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5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均增加6平方米,分别为36和40.1平方米。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