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区建筑业总产值87056万元,增长39.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959万元,增长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持续扩大。2008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607万元,比上年增长53.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6076万元,增长74.2%。农村投资208531万元,增长48.5%。全年工业投资244373万元,增长85.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46.3%。 房地产开发出现回调。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2856万元,下降5.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3.4%,商业用房投资下降35.2%。商品房销售面积135092平方米,增长30.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09824平方米,增长17.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区级重点项目7个,6个已经开工动土,1个正在规划当中。沧水铺再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衡龙桥塑编基地建设、益阳东港千吨级码头、通程水泥生产项目分别完成了工程进度的31.5%、61.5%、73.3%、57.5%。 五、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491万元,增长21.5 %。其中城市零售额306833万元,增长21.7%;农村零售额66658万元,增长2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6442万元,增长20.0%;住宿餐饮业41681万元,增长19.6%;其他行业5368万元,增长16.5%。 市场物价整体上扬。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6.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9.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9.9%。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新签约内资项目98个,其中工业项目87个,项目开工率达100%。实际到位资金51.64亿元,同比增长58%,园区到位资金44.36亿元,占到位资金总数的85%。实际到位资金中实际到位内资50.64亿元,增长59%,利用省外内资22.05亿元,增长58%。审批外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457万美元,增长37%。 旅游事业飞速发展。花乡农家乐和白鹿寺创建了国家3A级旅游区,山乡巨变第一村创建了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益阳茶业市场创建了湖南省商贸旅游示范点。全区共接待各类游客268.9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创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64.3%。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1万人次,同比增长46.2%;实现外汇收入436.8万美元,同比增长48.6%。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008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56万元,增长17.3%;上划中央“两税”17818万元,增长30.2%;上划“两个所得税”8311万元,增长39.7%。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5.4%,与上年持平。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年末在我区统计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5547万元,比年初增长4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9268万元,比年初增长3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1844万元,比年初增长30.6%。工业贷款5528万元、农业贷款140459万元,分别增长16.8%、31.5% ;住房贷款223万元、消费贷款7395万元,分别下降33.0%、7.6%。 保险市场繁荣活跃。全年保费收入3594万元,增长9.1%,各项已付支出497万元,增长10%。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有新成效。成功参与益阳首届产学研对接与成果交易会,会上展示了企业产学研对接的优惠政策与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10项,征对10项技术难题与14个产、学、研项目对接签约。项目申报成效显著,共有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科技项目8项,市级科技项目6项。高新技术产值逐年增加,今年已由上年的3.4亿元上升至6亿元。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进程加快,特别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专基核心实验区”项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新技术的推广使农民每亩可减少病虫害防治费用60元,同时为农民增产增收431.12万元。知识产权工作有新起色,全年专利申请130件,增长35.3%,成功申报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区)。 教育事业打开新局面。全区共有省、市级“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17项,其中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组参加第八届研讨会,获全国一等奖18个、二等奖7个。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的评价体系和新的考核制度进一步确立,我区教育质量稳步上升。2008届高考,我区共9054名考生(其中文科3997人,理科5057人)参考,北大录取1人,飞行学员录取8人,本科上线达3978人(文科1262人、理科2716人),上线率为42.64%,上线人数、上线率、平均分均居全市前列。初中毕业会考,各学科优秀率、及格率较去年有较大提高。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结出丰硕成果。区花鼓戏剧团全年共演出232场,下乡演出118场,其他社会演出114场。文化企业崭露头角,湖南超戏文化传播公司异军突起,拍摄、制作、发行1000多个小时的花鼓戏节目,发行花鼓戏碟片400多万张,配合演出300场,引领了赫山文化产业发展潮流。全年创作大型现代及古装花鼓戏剧本5个,举办各类文艺创作班11期。《虾子起拱》已顺利通过省团评审,成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作品、摄影作品、音乐艺术作品、书法美术作品、群文作品。茶叶市场开业庆典文艺演出活动、“春涌赫山,情满银城”春节元宵文化活动、5月赈灾义演活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旅游民俗文化艺术节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2008年我区乙、丙类传染病死亡率1/2331,较去年下降80%,未发生霍乱、人禽流感、非典疫情。免疫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全区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麻疹发病率下降至6.7/10万,全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降消”项目继续实施,全年我区对8390名孕产妇进行了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住院分娩率为97.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36‰,其中婴幼儿死亡率为5.7‰。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全年共核、换发卫生许可证2016份,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4475人次。血防工作全面提升,经省市专家组现场调查考核,我区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无急性血吸虫病例、抽样调查疫区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均为0%,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群众体育工作突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群众体育活动:参加了市第十届大众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举办了我区第九届大众运动会,参与单位40个,参加人数达900人;参加了湖南省第三届大众运动会,获得优异成绩。完成了《农民健身工程》的立项工作,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