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大米加工248167吨,增长55.4%;精制食用植物油24299吨,增长119.7%;水泥125.2万吨,增长44.65 %;中成药850吨,增长22.83%;饮料酒11700千升,增长60.27%;内燃机100974千瓦,增长48.89%。 规模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5408万元,增长61.1%;产品销售率为99.7%。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13078万元,增长1.7倍。利税总额25233万元,增长98.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6.9%,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区建筑业总产值62229万元,增长29.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533万元,增长1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167万元,比上年增长52.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5658万元,增长47.6%。农村投资140451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全年工业投资132023万元,增长48.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4%。 房地产开发产销两旺。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6104万元,增长74.9%,其中住宅、商业用房投资分别增长104.3%和10.9%。商品房销售面积103309平方米,增长153.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93219平方米,增长153.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区重点项目46个,完成投资80912万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1个,完成投资53363万元;区级重点项目25个,完成投资27549万元。成功引进了威霖鞋业、湘茗茶叶、油中王公司扩建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了全国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工程。 五、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478万元,增长17 %。其中城市零售额252321万元,增长18.3%;农村零售额55157万元,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8535万元,增长17.2%;住宿餐饮业33891万元,增长14.6%;其他行业5052万元,增长24%。 市场物价整体上扬。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6%。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30.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5.8%。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实际利用外资1061万美元,增长37.4%,实际利用区外资金326043万元, 增长40.2%。境内省外资金到位139773万元,增长47%。园区到位资金190808万元。新签约项目93个,其中工业项目64个,其中已开工项目82个。 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0.6%,综合收入43945万元,同比增长15.1%。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057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26万元,增长30.7%;上划中央“两税”13618万元,增长44.4%;上划“两个所得税”5950万元,增长40.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6.0%,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年末在我区统计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327万元,比年初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828万元,比年初增长12.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1531万元,比年初增长5.0%。消费贷款8007万元、商业贷款9954万元,分别增长84.6%、45.7% ;工业贷款4731万元、住房贷款333万元,分别下降74.8%、42.2%。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有新起色。实施科研项目和成果推广项目36项,鉴定验收科技成果3项,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2项。高新技术新增产值8.9亿元,增长18.6%。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功争取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专基核心实验区”项目,经农业厅测产,大面积亩产达506千克,顺利通过验收。知识产权工作有新起色,全年专利申请96件,增长28%,专利实施新增产值5.6亿元,增长16%。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撤消了按联校体制运作的12所乡镇中心学校,在乡镇设立了89所独立学校,全部由区教育局直接管理。严格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区共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800余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5008套,折合价值230余元;补助特困寄宿学生生活费40万元,补助人数2000人。安排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6个,维修改造面积15100平方米,D级危房全面消除。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届高考,我区9166人参考,一本上线人数491人,二本以上上线1604人,三本以上上线3642人,上线人数、上线率、平均分均居全市前列,600分以上人数占全市三分之一。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结出丰硕成果。区花鼓戏剧团全年共演出248场,下乡演出132场,大型文艺下乡活动5次。创作大型现代花鼓剧本3个,小型花鼓戏剧本4个。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作品、书法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舞蹈作品,在第二十届《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2个“钻石杯”奖、3个“金杯”奖、8个“银杯”奖。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流光溢彩新赫山”元宵文化活动、“海尔真情”迎五一大型广场文化宣传活动、“湘运杯”安全生产广场文艺演唱会等活动成功举办。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狠抓计划免疫工作,完成冷链运转6次,“五苗”全程覆盖率在96%以上。建立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孕妇住院分娩率达92.3%,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2.4/10万,4.95‰。血防工作全面提升,完成查螺7545.16亩,药物灭螺1307.1亩,完成人群查病6086人,杜绝了急性血吸虫病人和本地感染新发病人的出现。卫生执法监督趋于规范,全年共核、换发卫生许可证1450份。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7560人次。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75.96%。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参加了省农运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市第九届大众运动会上获奖牌6枚,总分名列全市第一;派代表参加了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5枚金牌。大众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九、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志溪河、新河、兰溪河“三河”水质常规监测体系。提高新建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受理要求环保审批项目18个,通过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的项目13个。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水泥厂改用低硫煤、依法关闭几家锑品冶炼企业以及钒厂关停等措施削减SO2,关停16家造纸企业、限期治理一批超标排放废水的企业削减COD,目前,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在“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10人次,排查污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78家。加大了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行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对区内10家化学制浆小型纸厂依法予以强制关闭,责令6家废纸造纸企业停产整治,对区内7家非法炼钒企业坚决实施关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