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赫山区统计局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赫山,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2007年,据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67.10亿元,增长15.2%,比上年快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9.47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31.13亿元,增长1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043元,增长21.7%。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6∶27.0∶48.4调整为24.6∶29.0∶46.4,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不变,第二产业上升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2个百分点。全区非农产业总值达50.6亿元,增长速度为44.3% 。

“  三化”进程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初显成效,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76亿元,增长57.7%。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4%。规模工业增加值达41.53亿元,增长29.9%。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2.84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9.3%。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力扶持了粒粒晶米业、佳佳米业、金浩油中王、东湖渔业、沧水铺味姜、湘茗茶叶、华林实业、绿海园林等农业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东湖无公害水产、新市渡生猪、黄泥湖蔬菜、319国道沿线苗木、来义湖莲藕、沧水铺香菇、荷叶塘茶叶等特色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2007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4.5%。

赫山区2007年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指标数值

1、工业增加值 -  

①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6.8

②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增减百分点 百分点 2.2

③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额 亿元 41.53

④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29.9

2、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税金 -  

①总额 亿元 4.76

②增长率 % 57.7

3、规模工业全部资产利税率 % 6.4

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 17.7

5、环境保护 -  

①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 % COD:51,SO2:28

②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 98

③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 100

6、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40.4

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  

①总额 亿元 47.39

②增长率 % 107.6

③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 % 69.3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省8件实事20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4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建成通村水泥(沥青)路219.9公里;建成通乡水泥(沥青)路8公里。全面实现农村村村能上网;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2791人的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建设标准化乡村农家店45家。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100%。改扩建农村乡镇卫生院1所,集中入住五保对象153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76%。配合完成城镇廉租住房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2200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25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100%拨付到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标准100%发放到位;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846人;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100户;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508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00%发放到位;符合省定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户率100%;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25人,比去年减少3人,其中工矿商贸死亡3人,煤矿死亡人数为0,道路交通死亡17人。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37人,比去年减少0.14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工业化基础水平太低,产业升级难度较大;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治安、市场秩序等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两极分化严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0.89万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8.73万亩,增长0.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3.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900亩。蔬菜种植面积13.12万亩,增长12.9%。粮食总产量43.85万吨,增长1.96%,其中稻谷产量42.7万吨,增长1.9%。全年出栏牲猪84.5万头,增长5.8%;出笼家禽300万羽,增长12.7%;水产品产量2.1万吨,增长10.5%。茶叶2174吨,增长16.13%;蔬菜27.31万吨,增长20.5%。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面积有所增长。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7%。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区已开工水利工程1355处,已完成的小型水利工程有445处,已完成土石方32万立方米,完成工日22万个。完成堤防培修0.1公里,大堤平整7.2公里;完成湖区水利灭螺1160亩;完成小型水库枢纽除险加固11处,重点山塘的整修和扩容264处;完成渠道清淤疏洗196.6公里,防渗衬砌渠道38公里;组织实施好3339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更新改造电排24处67台5924.5千瓦,维修电排109处202台21573千瓦。农业机械总动力86548台,59.81万千瓦,增长5.0%,大中型拖拉机404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676台,耕整机34991台,农用水泵45100台,联合收割机1254台,农用载重汽车1327台,农用运输车1949台,泵站186个。完成造林面积569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40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区规模工业87家,比上年增长16%。工业增加值166196万元,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15484万元,增长42.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38015万元,集体工业总产值60369万元,增长67.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377646万元,增长60.1 %。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71652万元,同比增长58%,重工业产值266362万元,同比增长63%。大中型工业产值 90547万元,同比增长52.7%。规模以下工业同步发展,全区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0712万元,增长7.5%。全区形成了以龙岭工业园为主导,沧水铺包装工业城、衡龙桥塑编基地、银天工业园、兰溪米业新城、新市渡铸造城共同发展的工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