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107万美元。引进内资实际到位3.4亿元。 旅游业稳步发展。加快“东线旅游”开发,完善景区景点设施,五雷山风景区新一轮开发正在实施,二坊坪垂钓游乐园、澜川峡景区公路动工兴建。加大促销力度,积极推介江垭温泉、江垭水库平湖游、万福温泉和五雷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78万人次,增长19.4%;创旅游收入2.2亿元,增长39%。 八、财政、金融 经济增长有效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94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9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国税完成各项税收1993万元,地税完成各项税收3683万元,财政完成410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041万元,其中农林水事业费支出1817万元,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广播支出12791万元,公交、流通、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247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4380万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0779万元,比年初增加38094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29354万元,增加2348万元;储蓄存款余额240641万元,增加2890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40733万元,比年初增加2152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8245万元,增加1691万元;中长期消费贷款62025万元,增加19611万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7.8%,比上年下降8.5%。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85031万元,增长14.0%;现金支出798215万元,增长20.0%;货币净投放1318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生5847人,巩固率92.17%;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0944人,巩固率97.7%;普通初中35所,在校生27254人,巩固率97.3%;普通小学148所,在校生38329人,巩固率100%;幼儿园97所,在园幼儿15627人。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津铺完小、零阳镇一完小被评为全国新课程“优秀学习型”学校;在全国、省、市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件,省级一等奖3件,省级二等奖5件,省级三等奖8件,荣获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慈利一中朱银坪获全省第七届“苏步青数学奖”三等奖。全县3564人参加高考,大学本科录取1717人,专科录取1670人,高考录取率为78.6%。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举办科技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1000人。全年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3个,其中张家界正康实业瓦楞纸板、蜂窝纸板生产线,华仪公司新工艺生产皂素、双烯项目,金秋公司农产品系列开发加工项目被市科技局列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有5项科技成果获县级科技进步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拥有文化站3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8万册,全年接待读者1700人次,借阅各类书籍、杂志2200册次。春节期间成功举办了“煤海之光”大型艺术灯会,接纳观众6万人次。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93%,有线电视用户达1.6万户。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全县拥有卫生事业机构39个,医院病床1304张,平均每千人床位1.8张。医务工作人员194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78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717人,护士447人。 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全年举办了7次大型体育赛事,组队参加了中国象棋邀请赛,获得全国老年中国象棋团体第2名的好成绩。运动员在今年参加全省体育竞赛共获得金牌4.5枚,银牌4枚,铜牌10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户籍总数23.18万户,总人口6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72万人,非农业人口18.3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186人,死亡人口4031人。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人口出生率10.16‰,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4.70‰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40元,比上年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3元,增长1.15%,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5731元,增长2.92%。 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18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42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800人。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7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1261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3927元,增长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