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桑植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保险业务迅速扩大。全县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2975万元,比上年增长34.49%,其中财产保险459万元,寿险保费2516万元,分别增长19.53%和37.63%,全县保险业务支出1250万元,增长9.08%,其中财险270万元,寿险980万元,分别增长29.18%和4.58%。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进程加快,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188人,其中:高级125人,中级2240人。“双杂”良种、玉米地膜育苗移栽、油菜定距育苗移栽等一系列实用增产技术继续得到推广普及,全年共评选科技进步成果奖励十项,其中特等奖二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442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41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61128人;专任教师3916人。年末共有幼儿园26所,学前班108班,入园、班儿童4429名,增加260名。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县普及。年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3%,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2.79%,同比增长6.19个百分点;经省“普九”检查验收团对我县“普九”工作的全面检查验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基本合格。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升学考试中,我县被录取的大学生为597人,同比增加58人,其中录取重点和一般本科253人,专科344人,录取率73.5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单科合格证2118科,283人获得大专毕业证。高校录取人数和自学考试毕业人数均比往年有所增加。 八、文化宣传、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拥有电影发行机构1个,电影队15个,电影院4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16个,均基本保持稳定。全县卫星地面接收站达5000座,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5%,年末县城拥有有线电视用户9800户。据统计,全县被市及市以上宣传机构采用稿件2000余条,县电视台全年播出电视新闻1128条,拍摄了《乡镇在线》、《卫生天地》、《喜迎十六大》等专题节目。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举办了庆“八一”铜管乐比赛和“党在我心中”文艺晚会,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民族歌舞邀请赛中,我县选送的四个参赛节目全部获奖,其中银奖一个,铜奖二个,优秀奖一个。文化创作结硕果。《楷模》歌曲获省礼赞新时代征歌大赛一等奖。《无魂土》和《驻村干部》分别在全国农村青年新人新作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开展了“扫黄打非”集中活动和对娱乐、网吧、音像市场的重点稽查,消除安全隐患,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平稳发展。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7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38个,专防站所3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112个,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07人,全年会诊病人50.96万人次,治愈率为87.4%。年末卫生机构拥有总床位759张,“四苗”全程接种率为57.7%。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体校1个。在省第九届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5枚,铜牌6枚,在市第二届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26枚,银牌18枚,铜牌27枚。 九、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平稳。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6.08%,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0.95%,全年人口出生率13.09‰,同比下降0.2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4‰。年终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非优质服务一类县。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年末全部单位从业人员为15830人,同比减少450人,其中在岗职工15457人,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5989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5831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0128元,比上年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225元,比上年增长2.3%,恩格尔系数为55.76%。 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年平均空气环境总悬浮微粒(TSB)为0.158毫克每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SO2)为0.174毫克每标立方米,为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三类标准,饮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二类标准。 十、人口与社会保障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429721人,比上年增加1437人,其中男性人口222737人,女性人口206984人;农业人口377240人,非农业人口52481人;汉族人口51514人,少数民族人口378207人,土家族、白族、苗族人口375859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59%、23.3%和5.2%。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有256家单位9716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3679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3285名离退休人员和5855名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经费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查处劳动侵权案件10起,受理仲栽劳动争议案件14起,较好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