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广播电视事业欣欣向荣。2003年,自制广播电视节目400小时,其中新闻182小时、文艺218小时;自制无线电视节目395时30分,购买电视节目1305时30分。全县有有线电视台21座,用户2.5万户,自制有线电视节目640小时,购买电视节目1520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紧扣防治非典这个中心,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取得了防治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并形成长效机制。狠抓乡镇卫生一体化网络建设,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中的主导地位。狠抓医疗市场整治,大力倡导爱国卫生运动,优良的医疗秩序逐步形成,全民卫生意识有效增强。狠抓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争取卫生系统职工进入社会养老保险行业。2003年,卫生系统筹资300多万元,实现了全员参保,从根本上解决了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1个,病床1147张,卫生技术人员1352人。全年诊疗病人41.41万人次,增长31.07%。其中,门急诊32.10万人次,增长1.6%;入院治疗2.17万人次,增长8.5%。治愈率73.1%,提高2.2个百分点;好转率24.5%;病死率0.32%,下降0.02个百分点。县人民医院高标准住院大楼总投资3100多万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血吸虫病防治任重道远。全县血防机构5个,专业人员187人,病床位280张。全年查螺2287个总工日,实际查螺面积6.07万亩,查出有螺面积5.45万亩,实际灭螺0.81万亩。全县实有钉螺面积10.77万亩,其中易感地带5.40万亩。检查血吸虫病人5.81万人,当年实查血吸虫患者0.30万人,实有病人0.36万人,治疗0.31万人。查治耕牛0.67万头,畜禽化疗0.83万头(只)。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户数174602户,总人口579168人,比年初增加835人。总人口中男性291441人,女性287727人;农业人口448390人,非农业人口130778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2.6%,提高0.5个百分点。年内出生4368人,出生率7.51‰,下降0.9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7.15%;年内死亡1740人,死亡率 3.01‰,人口自然增长率4.6‰,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 劳动就业稳中有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单位从业人员有所增加,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继续扩大。2003年,县及县以上国有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22682人,比上年增加2483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532人,减少906人;集体单位1622人,减少209人;其他单位6528人,增加3598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5万人。全年共登记求职人员489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645人,介绍就业3995人,新开辟就业岗位1410个,新办社区就业实体18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4人,介绍劳务输出7732人。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十二、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2003年是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2608元,人平增加240元,增长10.0%。农民人平纯收入首次历史性地超过了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带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60元,增加193元,增长9.8%。全县国有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1619.4万元,平均9552元,人均增加 706元,增长8.0%。居民收入增长,有效推进全县小康建设进程。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98家参保企业共有4905名离退人员养老金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养老金2808万元。参保企业共有在职职工11417人,实际缴费9192人,征收基本养老费1650万元,征缴率107%,比上年增收592万元,增幅达56%。续保人员1360人,征收基金385万元;扩面765人,征收基金146万元。清收企业历年欠费60万元,本级财政补贴161万元,征收建安劳保基金6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单位162家,参保人数14786人,收缴失业保险金145.2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2.44万元。全县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34个,参保人数20810人,征收医保基金816.6万元,大病医疗互助费129万元,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294.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319家,参保人员12947人,征收基金2347万元,发放离退休费1649万元。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县所有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广泛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双拥活动。 环境保护受到重视。全县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以“环保世纪行”活动为重点,狠抓环境保护宣传、环境监测并加大治污力度。造纸业废水污染曾被列为全省九大环境问题之一,各造纸企业加强更新改造,加大污染排放治理力度,已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365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4.10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万吨。大气降水PH值6.16,酸雨率为零。城关大气TSP年日平均值为0.157mg/m3,SO2年日平均值为0.023mg/m3,噪声平均值为49.2分贝,地面水达国家饮用水源卫生标准,全县环境较好。 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县城建设在推进城镇化同时,努力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443万元,安南路出入城口改造工程,总长度2773米、投资1060万元;工业园区绿化亮化工程64万元;大鲸港入城口绿化亮化工程投资70万元,绿化面积1080平方米;城南路绿化工程,投资63万元;城区植树1650株,庭院单位进行庭院改造,新增绿地6500平米;下水道整治15.9千米。城关地区新增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3.7平方米。通过迎接创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检查,城关地区的环境卫生、绿化亮化有了很大提高,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