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执行农村粮食补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等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四增三保两求一提高”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众志成城抗击非典,齐心协力迎战渍灾高洪,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努力防范和化解社会的各种矛盾。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繁荣稳定;政治文明春风阵阵,精神文明硕果累累。向小康目标迈出了坚实第一大步。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测算,2003年,全县完成GDP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0:23.7:32.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上升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实施攻坚战。全年有31家企业实施改革,22家全面完成任务。粮食、供销系统企业重组后,生产经营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一系列改革的稳步实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开展经济环境专项治理,推行政务公开,整治收费秩序,遏制“三乱”歪风;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打击地痞地霸的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维护生产、市场正常秩序。 社会大局稳定繁荣。狠抓“一中心,五网络”综治基础工作,推行超前防范,着力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毒品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的主动性不强,受市场价格的制约非常明显,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发挥不够,“三农”问题仍很突出;财政压力依然巨大,特别是乡镇财政难以为继;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形势严峻。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保持较快速度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5%。 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效。农作物向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提高优质品比率调整。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4.08万亩,增长21.0%;蔬菜、瓜果等高效农作物面积达9.56万亩。农业生产得益于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基本全面丰收,总产量受结构调整影响,有增有减。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65亿元,增5.2%。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如下: 播种面积 ±% 总产量 ±% (万亩) (吨) 粮食 35.81 -12.4 149876 -4.4 棉花 23.32 3.3 26409 6.7 油料 42.92 -5.2 40763 13.5 蔬菜 8.76 1.9 119830 7.0 林业生产大幅增长。2003年,全县积极引进上海新高潮速生丰产林和洞庭白杨营林、三倍体毛白杨等项目,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做大做强杨树产业。完成造林面积7.92万亩,零星植树95.6万株,苗木产量855.84万株,幼林抚育面积8.42万亩,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完成林业产值0.17亿元,增长63.2%。 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完成养殖业产值10.63亿元,增长6.5%,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9.2%。养殖业特别是水产养殖成为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项目,全县新增退田还水面积3万亩,养殖总水面达27万亩,其中珍珠养殖面积8万亩,水产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已达33.3%。新增草地1万多亩,发展草食畜禽30多万头(只)。全年养殖业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计量单位 2003年 2002年 ±% 牧业产值 万元 54489 57792 -1.9 渔业产值 万元 51821 47337 14.2 牲猪出栏 万头 35.11 36.10 -2.7 羊出栏 万只 4.90 4.35 12.6 家禽出笼 万羽 718.22 715.81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