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宁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贸易和旅游 城乡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2008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16万元,增长24.9%;其中:县以上53236万元,增长33.5%;县以下30080万元,增长17%。从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69138万元,增长23.4%;住宿和餐饮业14054万元,增长33.7%;其他行业124万元,持平。县城集贸市场和超市繁荣,货物充足,购销两旺。 市场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6.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了5.4%,且价格总水平呈逐月回落之势。 招商引资和外贸成效明显。2008年到位内资14.2亿元,增长24%,到位外资600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07万美元。 旅游产业强力推进,崀山申世遗取得重大突破。崀山申世遗完成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以崀山牵头的6处中国丹霞景区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20万元,增长2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0977万元,增长20.2%,地方财政收入16112万元,增长19.8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9203万元,增长12.2%,税收收入占比57.1%。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2806万元,增长25%。财政支出突出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安排财政资金5300万元,有力支持崀山申世遗、工业园区、城镇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 金融运行稳健。2008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4635万元,比年初增长1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8993万元,比年初增长19.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1912万元,比年初下降0.7%。存贷比为31.6%,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完成保费收入6946万元,增长51.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5397万元,增长57.2%;财险保费收入1549万元,增长36.4%。保险业全年赔付1838万元,增长14%,赔付率26.5%。 八、科技、教育和环境保护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25人,其中女专业技术人员2279人,占36.6%,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71人,拥有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013人。2008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72万元,增长52.3%。 教育事业巩固提高。2008年财政投入教育支出16944万元,增长31.9%,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农村教育得到加强。年末拥有省属重点中学1所,市属重点中学2所,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8所,专任教师1906人,在校学生27150人;小学149所,专任教师1672人,在校学生34881人;职教学校4所,专任教师102人,在校学生621人;特教学校1所,2个班级,在校学生91人;幼儿园46所,专任教师226人,在园人数7943人。年内启动5所合格制学校建设,教育两督获全省先进单位。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以崀山申世遗强力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加大环保和污染源治理力度,林业部门加大生态公益林管理力度,环卫部门加强城市保洁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查验收,荣获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称号。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8万册;文化馆1个,举办各种文艺培训438人次,组织文艺活动712次;广播电视调频转播发射台1个,城市有线电视用户20700户,入户率82%;农村干线网络联网用户9000户;解决农村电视育区看电视问题7500人;广播电视混合人口履盖率96%;全县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加大了文化市场监管和文物保护力度,开展了“崀山风”文化建设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国民间武林大会”、“湘人唱湘歌”等重大文体活动,农村电影放映5676场。 卫生事业向前迈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不断改进医疗条件,安山、巡田、金石、高桥四所乡镇卫生院建成,农村卫生院改造完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43.8万人,参合率85.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604143人,其中男性为319164人,女性为284979人,性别比119.9%。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72604人,占28.57%;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17464人,占85.6%。在总人口中常住人口526252人,占87.1%;出生人口6706人,人口出生率10.99‰;死亡人口3184人,人口死亡率5.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9.5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8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为18482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6129万元,增长18.9%,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9706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266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107元,36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7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1973元,增长9.6%。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3998人,城镇零就业家庭百分之百得到就业援助,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402户,新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682人;房产部门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6万元;民政部门新建农村安居房350户,抚恤和补助优抚对象4212人,城镇有7366人享受城镇低保,农村1.5万人享受农村低保,新扩建敬老院2所(丰田、黄龙),农村五保户得到较好供养,全县集中五保供养561人,分散五保供养4196人,实施城乡医疗特持困救助,城乡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加大,保障机制日益健全。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各种产值、增加值为现行价,增幅为可比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