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新宁县统计局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旅游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农,开放搞活”战略,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新宁,县域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县实现GDP236332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887万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0986万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59万元,增长13.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4771元,比上年增加763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6.1∶21.6∶42.3。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28.1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旧城改造8.9万平方米,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和亮点工程相继竣工,商业步行街完成主体工程;东风路扩建工程动工建设;管道天然气完成80%管网铺设;金来市场和金龟市场建成,扶夷公园建设进程加快。

省八件实事全面落实。2006年省八件实事落实到我县共15个项目,有7个项目全面完成,8个项目超额完成,其中:农村通畅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敬老院改造、廉租住房建设等项目完成出色。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工业弱小,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效益欠佳,财政收入缺乏骨干财源支撑,低收入群体生活依然困难,社会治安和维稳压力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十分繁重,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084万元,同比增长6.76%,其中:农业76551万元,增长6.68%;林业5206万元,下降3.1%;牧业43289万元,增长8.98%;渔业3356万元,下降1.06%,农林牧渔服务业1682万元,增长4.96%。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6.04千公顷,增长1.32%;稻谷播种面积37.3千公顷,增长0.24%;其中优质稻面积19.34千公顷,占51.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82千公顷,增长8.38%;烤烟播种面积0.53千公顷,增长2%。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330612吨,增长1.01%;脐橙总产量26730吨,增长2.6%;肉类总产量33648吨,增长6.4%;水产品产量4800吨,增长6.7%。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财政支农支出6090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村水利完成投资3256万元,高标准治理水库21座,硬化渠道180公里,整修山塘1000口,获市“芙蓉杯”竞赛二等奖。农村电网改造和“户户通”工程投入资金4263万元,完成一、二期工程。农村交通完成112个村的通畅工程390公里,18个村的通达工程70公里。农村沼气建池3162口。扶贫开发对42个村实行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对黄龙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启动了高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年初确定的25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66亿元,增长36.3%;实现工业增加值40121万元,增长24.4%,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9618万元,增长33.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0503万元,同比增长12.7%。

规模工业充满生机和活力。2006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5亿元,增长5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38.63%。主要工业产品:发电设备186331千瓦,下降1.75%;水泥116411吨,增长20.38%;原煤38500吨,增长7.37%;发电量10438万千瓦时,增长17.25%;机制纸4681吨,下降38.75%;罐头10132吨,增长53.77%;氮肥6522吨,下降55.1%。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创兴木业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南方电子完成二极管生产线扩改,家家红新上双孢菇生产线,满师傅启动大米膨化生产线,水泥厂经过二次改制起死回生。“满师傅”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观瀑工业园初具规模。工业园建设力度加大,年内完成征地370亩,财政投入建设资金1310万元,新增2家企业入园。

建筑业保持旺势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865万元,同比增长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466万元,同比增长40.9%,其中城镇投资142842万元,增长50.4%;农村投资24624万元,增长3.4%。在城镇投资的142个项目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19个,占83.8%,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占70.4%。在城镇投资中工业经济投资有8.0亿元,占47.9%。增长55.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投资上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1个,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17%。一批重点项目如农村通畅工程,农村电网改造、金来市场二期工程、移动公司村村通、高桥镇新街开发、观瀑工业园、商业步行街、大兴路延伸段新区开发、管道天然气、解放南路旧城改造、春风路住宅小区建设等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好,有力地推动了新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农村交通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末拥有民用车辆1775台,比上年增加418台;其中客车278台,增加18台;货车551台,增加63台。年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90公里,增加200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44840万公里,比上年增加9.8%;完成客运周转量6563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8亿元,完成通畅工程390公里,通达工程70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强势发展。2006年邮政业务总量1902万元,增长34.1%;电信业务(包括电信、移动、联通)总量7650万元,增长14.4%,年末拥有固定电话户达到64300户,增长10.8%,其中农村电话用户51862户,增长12.6%;小灵通用户10482户,增长46.8%;拥有移动用户76950户,增长26.6%,其中移动公司用户6.7万户,增长32.4%,联通公司用户0.99万户,下降3%;互联网上网用户5310户,增长8%;报纸发行489.5万份,增长40.5%;杂志发行22.9万份,增长54.8%。

六、贸易和旅游

市场繁荣,购销两旺。2006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16万元,增长16.6%,其中县以上32950.9万元,增长15.3%,县以下21965.1万元,增长18.6%。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46228.8万元,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8562.2万元,增长46.2%;其他行业125万元,增长8.7%。县城超市经济繁荣,以大众、玲珑超市为龙头在县城集聚百货、药品、电器超市近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