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绥宁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突如其来的非典和百年罕见大干旱的不利影响,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民营活县、科教兴县”战略,以财政增税和群众增收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狠抓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项目建设、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全县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4519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2761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二产业增加值53355万元,比上年增长14.7%,三产业增加值58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0.7:27.0:32.3调整为39.4:28.9:31.7。 市场物价总水平整体回升。全年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比上年上升3.16%,其中居民消费品价格上升1.13%,食品类价格上升0.99%,(其中粮食类价格上升0.2%,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上升5.19%,蛋类价格上升1.92%,水产品价格下降0.79%,鲜菜价格上升6.25%),烟酒类价格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价格上升12.5%,家庭设备类价格下降2.7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升2.8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8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2.90%,土地销售价格上升2.0%,房屋租赁价格上升1.0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1.0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2%。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但形势依然严峻。年末全部从业人员19.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1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0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5万人。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年末有在岗职工1.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14人,登记失业率3.9%。 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对竹木的依存度太大;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紧张,企业开工不足;税源潜力不大,财政增收困难;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压力大。 二、农业 农业经济高速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078万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45311万元,比上年增长5.4%;林业产值32851万元,比上年增长1.6%;牧业产值299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渔业产值1078万元,比上年增长0.7%,农业服务业产值1917万元。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千公顷,其中种子播种面积3.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2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4.25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0.92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03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增加0.01千公顷。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受干旱的影响,2003年全县夏粮减产较多,但因秋粮及种子的大幅增产确保了粮食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129350吨,比上年增产4.6%。其中夏粮食产量1005吨,比上年减产14.9%,秋粮产量128345吨,比上年增产4.8%,其中种子产量12620吨,比上年增产67%。 受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产品减产较多。油料产量4851吨,比上年减产19%;花生产量997吨,比上年减产23%;油菜籽产量4651吨,比上年减产17%;茶叶产量72吨,比上年减产50%;水果产量43255吨,比上年减产9.0%;香菇产量380吨,比上年减产26%。 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退耕还林4.64万亩,比上年增加0.95万亩。 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松脂产量1602吨,比上年减产75%;板粟产量254吨,比上年增产133%;油茶籽产量401吨,比上年减产72%。 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肉猪34万头,比上年增加0.5万头,出栏牛5.5万头,比上年增加0.4万头,出笼家禽280万羽,比上年增加8万羽。各类肉类总产量32234吨,比上年增产0.8%,全年水产品产量1710吨,比上年增产0.4%。 三、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38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3%,增速比上年提高6.4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7.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规模工业增加值24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17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0%,股份制企业13451万元,比上年增长22.50%,大中型工业企业7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70%。 规模工业销售产值79542万元,比上年增长22.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销售产值33729万元,比上年增长27.99%,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102.05%,比上年提高4.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产品销售率96.3%,比上年下降1.9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逐年趋好。全县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6.37%,比上年提高4.5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盈利企业盈利额1657万元,比上年增长9.2%,规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85.5万元,比上年下降28.1%,规模工业实现利税4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8%,其中利润1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规模工业上交税金4054万元,比上年增长27.96%。规模工业亏损面13%,比上年上升1.57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增产。全年发电量15710万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泥产量25200吨,比上年增产8.62%,人造板产量123901立方米,比上年增产30.27%,机制纸产量38508吨,比上年增产23.18%,甲醛产量12726吨,比上年减产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幅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728万元,比上年增长30.52%,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19799万元,比上年增长60.64%,城乡集体投资7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7.58%,城乡个体投资9614万元,比上年下降15.37%。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6214万元,比上年增长38.97%,更新改造投资2436万元,比上年增长270.21%。 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3%。全县具备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总产值7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6.26%。年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2.3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1.16%。年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2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50万平方米,投标承包率100%。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0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23%,公路货物周转量1695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66%,公路客运量875万人,比上年增长4.16%,公路客运周转量3291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