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邵阳市新邵县统计局

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大坪工业基地路网建设完成投资9589万元,“两纵三横”道路全部硬化;酿溪大道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100万元,第一标段的路基土石方已完成98%;酿溪资江防洪大堤完成第一期工程;县城管道煤气第一期工程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2005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到1475公里。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为26877辆(包括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全社会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68192万吨公里,增长14.35%。公路货物周转量658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42%,公路旅客周转量2235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4%。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5年全县新建移动机站15个,实现了全县移动信号无缝隙覆盖。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357万元,比上年增加9.27%。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2084门;固定电话用户65868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783户,乡村电话用户53085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60580户,比上年增长5.57%。小灵通7263户。电话普及率为18.1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2734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190万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2252万元,同比增长14.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78077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住宿餐饮业13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他行业4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16个,到位资金7.2亿元,同比增长175%,已投入建设资金2.2亿元,有37个项目建成并投产,49个项目开工建设;落实往年项目37个,新增投资5亿元。新引进“三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境外资金419万美元,实际到位317万美元。外贸出口实现610万美元。

八、税收、金融、保险业

新邵县工商税收入库1052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5%。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5355.5万元,省级税677.4万元,县级税4492.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04%、6.48%、15.52%。按征收渠道分:国税系统完成6190.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地税系统完成4334.6万元,增长18.79%。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6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4.8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800万元,增长80.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8862万元,比年初增长15.5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4371万元,比年初增长20.62%。其中:短期贷款58710万元,减少21.62%,中长期贷款59335万元,增长214.49%。工业贷款余额36392万元,增长95.66%,农业贷款余额31907万元,增长35.65%,消费贷款10391万元,增长18.62%,个人住房贷款5635万元,减少44.93%。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95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7%,贷款余额48913万元,增长13.89%。

保险事业高速发展。2005年末有6家保险公司入驻新邵。全年保费收入72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4.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4.9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5988.7万元。全年赔付额1418.0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070.5万元,人寿险给付额347.54万元。

九、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

2005年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新邵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8.2万册,书刊外借3.2万册次,书架单层总长度2066米,阅览室座席数200个。县级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16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3%。乡(镇)广播站15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67%。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工程全面展开,8个乡镇全面完成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工程。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85所。其中:小学233所,特殊学校1所。年末在校学生115927人,其中在校小学生6299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2005年改造中小学危房23604平方米,发放“两免一补”资金843万元,高考本一、本二上线人数同比增长23%,全县无一人因“5·31”洪灾缀学缺考。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县传染病防治中心、县疾控中心全面竣工,15个乡镇防保站基本建成。争取国债资金120万元用于降氟改灶,有效防治了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46.4/10万内。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疗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防疫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1422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153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4人,注册护士316人。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全县开展全面健身项目12项次。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9次。县以上运动会参加人数2680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省级银牌1枚。

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科技创新,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2005年引进超级稻P88S/0293等新品种7个,推广早稻旱育无盘抛秧技术等3项,建立了湘玉竹、茯苓、超级稻、超甜水果玉米、食用菌、蔬菜六大科技示范基地,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650人次,对口引进科技人才10人。全县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专利申请6件,授权专利5件,签订技术合同2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75万元。2005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77亿元,增长40%,高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752.3万元。

十、人口、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末新邵县总户数为221636户,总人口739159人,其中:农业人口667123人,非农业人口72036人。年内出生人口8533人,出生率11.55‰;死亡人口4865人,死亡率6.58‰;全年净增人口3668人,自然增长率为4.96‰。全县常住人口656620人。

2005年全县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4.25%,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进入全省一类县行列。多孩率0.44%,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113.33: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治安案件查处率为100%;全年刑事案件破案率68%;案件起诉率为84%;有罪判决率为98.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末全县在岗职工2.08万人,比上年增加9.47%。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365.6万元,比上年增长18.68%,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10864元,比上年增加1323元,增长13.87%,全部职工年人平工资9564元,比上年增加1703元,增长2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2.39元,比上年增长10.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51.2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65%。农民人均纯收入2017.5元,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884.8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11.2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40.74元,增长41.2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16%。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1.37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