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新邵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工业为主导,以创新经济模式为手段,加快发展三产业,面对前所未有的“5·31”龙山特大洪灾,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初步核算,2005年新邵县生产总值3327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绝对数按现价,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创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587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15990万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190万元,增长1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090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7.52:34.86:37.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9%、52.9%、34.2%,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动力。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473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659万元,增长15.54%;上划两税3686万元,比上年增长27.41%。全县财政支出为38316万元,比上年增长39.08%。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4.43%,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7.22%,比上年提高6.81个百分点。 抗洪救灾卓有成效。“5·31”龙山特大洪灾发生后,共向灾区发放现金846万元,发放大米、棉被、衣物、蔬菜和食用油等价值580余万元的物资。到年底,4842户全倒户全部建好新房,短时间内人工可恢复耕地面积、交通、电力、移动和固定电话通讯基本恢复,复耕抢种2.06万亩农作物;恢复县道、专用公路27公里,修复损毁村道78公里,修复了龙山河重点水毁河堤27处、渠道36处19公里河坝5座,疏通河道15公里。 改革改制继续推进。2004年改制的25家企业的扫尾工作基本完成,劳动关系综合解除率为93.5%;新启动国有商业、供销、物资系统改制企业39家,完成23家。 八件实事如期完成。省定新邵县就业和再就业、县乡公路改造和新建通村公路、城镇社会保障、新建农村沼气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发放、灾民建房、敬老院建设八件实事分解到全县的19个子项目全部完成,其中98%属超额完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规模工业总量偏小;农业发展粗放、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城乡就业压力难以缓解,社会保障任务繁重;财政困难状况还没有根本性改善。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发展加快。新邵县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县农村经济形势喜人。2005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58.17千公顷,实现粮食总产30.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99%和4.98%。其中水稻面积39.71千公顷,产量23.3万吨,增长3.5%。油料总产量4334吨,减少1.19%。水果总产量46791吨,增长13.33%。畜牧养殖业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3498吨,比上年增长3.42%。禽蛋产量1850吨,增长7.06%。水产品产量5598吨,增长10.94%。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林竹、药材、水果、畜牧业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0.98千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2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药材2.6千公顷;蔬菜3千公顷;花卉苗木36公顷。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2.6万亩,新造速生丰产林5.33万亩,新扩楠竹2600亩。 农村"一加三"工程成效显著。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74家,总数达421家。其中经认定为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完成销售收入10255万元,比上年增长69.7%。实现利税1894万元,比上年增长214.83%。完成沼气能源建设投资187.5万元,新建沼气池921口。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7千公顷。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8.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6%;农用拖拉机2254台,农用运输车1393辆;农村用电量632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4.17%。农业综合开发争取上级资金43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9000余亩,迎光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000万元,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000处,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700万立方米。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75万元。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89万人,下降2.31%。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6309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为32347万元,比上年增长33.8%。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6703.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35%。2005年新邵县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为48家,亏损企业5家,亏损面为10.42%,比上年减少6.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5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倍。其中:规模工业中盈利企业盈利额3696.4万元,比上年增加1738.3万元。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35.57%,比上年提高19.9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100.06%。 规模以下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80954万元,增长13.3%。 建筑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9681万元,增长20.8%。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0万元,施工单位工程个数62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0.0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2.1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5年新邵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6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3%。其中城镇投资88352万元,增长23.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26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第二产业完成724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3%,第三产业完成423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工业投资680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2%。其中,采掘业投资56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制造业投资202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电力工业投资417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290万元。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0.0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万平方米。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筱溪电站和晒谷滩电站分别完成投资2.27亿元和7500万元;大坪110kv输变电站完成投资700万元;石马江大桥已建成通车;中天购物广场已建成营运;贵州三板溪水电站送电线路新邵段工程基本完成;全县筹集公路建设资金1280万元,新建通村公路86.3公里,消灭无路村23个,改建通乡油路29公里,实现14个乡镇通油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