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887万元,比上年增加13.51%。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62661门,比上年增长16.76%;固定电话用户65700户,新增用户2901户,增长4.6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973户,乡村电话用户51727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60385户,新增用户26063户,比上年增长75.94%。小灵通4728户。电话普及率为17.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1682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3.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4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823万元,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71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4%,餐饮业11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他行业337万元,比上年增长66%。 价格总水平涨幅有所提高。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笼子的项目共38个,争取资金9700万元。通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突出专业招商和以乡招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从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62宗,合同引资8.6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7224万元,比上年增长205.82%。开工建设项目130个。大坪工业基地正式纳入全市工业发展"一区三基地"。天乐电子、海菲箱包、佑华净水、沅江美克等19家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入园。 全年进出口总额434万美元,其中:出口贸易413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贸易309万美元。 八、税收、金融、保险业 全县工商税收入库8808万元,比上年增长34.78%。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4283万元,省级税636.2万元,县级税388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03%、18.19%、41.26%。按征收渠道分:国税系统完成5159.1万元,比上年增长36.34%,地税系统完成3648.9万元,增长32.63%。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9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1673万元,增长14.7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7989万元,比年初增长17.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0504万元,比年初增长15.4%。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8600万元,减少6.26%,农业贷款余额31202万元,增长19.46%。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81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贷款余额42948万元,增长19.35%。 保险事业高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235万元,比上年增长41.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18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700万元。全年赔付额148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70万元,人寿险给付额860万元。 九、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 2004年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工程全面启动,已完成3个乡镇的联网试点。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8.2万册,书刊外借3.2万册次,书架单层总长度2066米,阅览室座席数200个。县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8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4%。乡(镇)广播站15个,广播人口覆盖率71%。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01所。其中:小学233所,特殊学校1所。年末在校学生101746人,其中在校小学生514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县传染病防治中心、县疾控中心全面竣工,15个乡镇防保站基本建成。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疗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防疫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1375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13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5人,注册护士321人。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次。县以上运动会参加人数1100人。 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农业适用新技术,优质大米、玉米、水果等在全县普遍推广。全县科技培训15期,培训人数达2.5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共351人,通过鉴定3项,获得进步奖3项,申请专利4件。 十、人口、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16659户,总人口738956人,其中:农业人口666795人,非农业人口72161人。年内出生人口8040人,出生率10.93‰;死亡人口3748人,死亡率5.1‰;全年净增人口429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83‰。全县常住人口651032人。 2004年计划生育率93.52%,人口出生率10.93‰,多孩率0.4%,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108.02:100。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88万人,比上年减少4.6%。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002.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9567元,比上年增加1218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1735元,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694.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3.27%。 劳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全面展开,劳动力市场基本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入。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2085人,其中参保职工17029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5056人。全年共征收企业养老保险基金1866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961万元。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8880人,比上年增加860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2240人,比上年增加2102人,其中参保职工16651人,参保退休人员5589人。年内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215人,其中实现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381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26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8%。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敬老院5个,床位115个,收养115人。发行福利彩票募集社会福利资金8571万元。社会救济对象24572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已保8571人,临时救济12415人次,救济精简退职老职工567人。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职工23人。 十一、资源与环境 全县耕地面积28.12千公顷。 水资源充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26773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1725立方米,全年总降水量1267.4毫米。 我县地处湖南省第二成矿富集地带,矿藏资源极其丰富,是全省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全国闻名的"黄金万两县"。已查明的矿种有33个,已探明矿区(点)184处,其中大、中型矿床5处,金、钨、铅、锌、铜、镉、银、硫铁矿及水泥用灰岩的保有储量居全市第一位,锑居第二位。全县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98.88亿元。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7.4万千瓦,近期可开发的有14.5万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