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东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衡阳市衡东县统计局

金融工作平稳运行。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人民保险意识增强。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投放为25908万元。年末各项金融机构现金投放257681万元。保险市场繁荣活跃,全年保费收入19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77%。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年末拥有各类在校学生人数达95071人。其中高中10492人,初中38012人,小学46567人。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98.5%和98.6%,普通小学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100%和100%,“普九”成果持续巩固。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和提高,各类成人教育岗位技能培训都有较大程度发展。高考成为全市“五连冠”,欧阳遇实验中学成为全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普及面不断扩大。

科技兴县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县实施科学计划28项,科技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46.3%。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已被国家科技部定高新技术企业;南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衡东选冶厂、朝阳泵业有限公司、藤茶公司被省定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人员队伍继续壮大,年末各类科技人员达1619人。全年高新科技产品产值达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8%。2004年,藤茶公司的“京湘”商标、机油泵公司的“湘江”商标、湘泰饲料公司的“湘泰”商标被评为全省驰名商标。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文化事业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服务经济建设,取得新的成就。文化创作佳品百出,首届“土菜文化节”更是红红火火。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7%。

卫生事业在改革中继续巩固、发展和完善。全县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个,卫生技术人员1849人,其中中西医师453人,拥有病床数816张,城乡医疗设施继续改善,几所县级医院都进了设备更新改造,新增了技术人员。农村现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9%,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提高,疾病治愈率上升,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医德医风教育得到加强,责任事故处理进一步完善规范。

体育事业成果累累。2003年,全县组织参加省、市级以上比赛人数达93人,共获奖牌41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项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八、环境保护、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年末总人口67.28万人,比上年增长0.3%,出生人口为8853人,人口出生率为13.1‰,死亡人数为2467人,人口死亡率为3.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9‰。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逐步转变,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21790人,与上年持平,而年末个体经营经济从业人数达7.98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98人,下岗再就业3680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4人,医保参保人数5015人,失业保险人数1850人。同时,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实施了农村特困救助工作,落实农村五保户2589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性收入为10207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1元,比上年增长14.2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22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7%。城乡居民在家庭设备及用品、卫生条件、居住环境、医疗保健、食品衣着消费各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镇率为16.8%。比上年上升一点七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