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衡阳市衡南县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926万元,增长13.85%。其中:城镇投资43218万元,增长12.81%,农村投资74708万元,增长14.46%。从投资用途来看:建安工程完成投资28490万元,增长9.7%,工业技改投资17223万元,减少12.9%,房地产开发投资1100万元,减少38.9%,全年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过亿元,城镇化率达到2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新县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工建设了云峰路、临蒸路、滨江路、公园南路、公园北路5条主干道,硬化小区道路8条,铺装人行道板2万多平方米。

表四:2005年衡南县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7926

13.85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43218

12.81

其中:更新新改造投资

17223

—12.9

房地产开发投资

1100

—38.9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74334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4292万吨公里,增长45%,其中:公路运输13580万吨公里,增长4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8690万人公里,增长18%,水路运输7798万人公里,增长22%。

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1656万元,增长38.3%,固定电话用户达80700户,增长7.17%,互联网用户达1600户。

旅游业不断兴旺。全县旅游工作在优化环境,提高项目包装质量,利用节会招商、代理招商、亲情招商等引资方式下,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四星级云集嘉旅游宾馆已正式营业。

国内贸易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扩大内需政策的驱动,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63%,其中:市的零售额9158万元,增长22.29%,县以下零售额177368万元,增长9.72%。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完成172193万元,增长11.15%,餐饮业完成16907万元,增长19.03%,其他行业完成327万元,增长7.57%。

批零贸易结构进一步拉大。县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完成10934万元,增长7.38%,限额以下及个体户批零贸易业完成161259万元,增长11.42%,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之比为6.34:93.66,比上年分别减少0.26个百分点和增长0.26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2005年全县审批外资项目12个,批准合同利用外资401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418万美元,引进内资企业89个,实际到位内资15.97亿元,增长13.28%。全国五百强企业之一天津大桥焊接以及阳光大电子、镇新鞋业、三鑫环保、天成大市场、衡南一中新校区等一批工业、商贸和文化项目纷纷落户新县城,企业存量招商改制取得新的突破,民营经济和农业项目的招商也取得良好成绩。

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健运行。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30万美元,增长8.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74万美元,增长6.36%。

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全县保险费用收入523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4%,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340万元,增长3.08%,寿险收入3892万元,增长25.59%。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224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偿1078万元,寿险给付1170万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在改革和调整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县小学校数288所,在校小学生62356人,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达99%,小学教职工4247人。其中专任教师4144人,拥有小教一级以上职称教师3842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1642人,全县有53所小学运动场面积达标,有4所小学建立了的校园网。全县小学现有危房面积39594平方米,全县小学拥有计算机2273台,小学拥有图书107.78万册。

全县普通中学校数61所。其中初级中学54所。各类中学在校学生55218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40162人。普通中学教职工4208,其中专任教师3358人,末评职称98人。拥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3177人,有38所普通中学运动场面积达标,12所中学建立了校园网,各类中学拥有计算机4841台,普通中学拥有图书藏量101.43万册,拥有电子图书藏量21304册。全县中学现有危房面积12914平方米。2005年,我县高考本科上线1372人,上线率43%,较2004年高考增加305人,增幅28.58%。全县控流保额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劝回学生6178人,全县有386名孤儿和532个贫困生得到全县各单位的对口资助。

科技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科技计划29项,其中市以上9项,申报专利10项,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个,引进扩大示范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项,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2个,新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1个,全县获科技进步贡献奖1个,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5%。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文化事业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发展文化产业,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新的成就,年底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33个,其中艺术类2个,群文类1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10万余册。电视人口覆盖率99%,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27866户。

文艺创作十分活跃。在国家、省、地市级公开发表、展、演、出版各类文艺作品93件,其中国家级1级,省级6件,市级18件。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全县文化市场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坚决遏制非法出版物出版,打击走私盗版、黄色音像制品。全县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5万余张(盒),查禁赌过博滤机53台。开展中小学生告别网吧万人签名仪式活动,为净化文化市场,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积极推出新举措。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4个,实有床位957张,卫生技术人员2529人,其中医生1031人,注册护士492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52人;妇幼保健机构1介,卫生技术人员24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4个,床位497张,卫生技术人员1201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0%。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规范,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6%以上。

医药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县继续加强对药品市场的整顿和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