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共实现GDP1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8.9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6.10亿元,增长11.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5.6:33.4:31.0,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1.6和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为民办实事工作圆满完成。为民办实事26个项目全面完成,其中有12个项目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占项目总数的46.2%。全面完成14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全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达到10692场。新建7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年共下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2097.3万元。全年共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93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到100%,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273户,新增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52947人。新建、改造的三湖镇、板市乡卫生院已全部竣工,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78188人。新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23元和40元,共新建农村安居房570栋。对符合条件的300户无房户发放租房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129960元,共建设廉租住房1200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10700平方米。共解决20697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年共改造县到乡镇公路26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359.5公里,完成金兰和渣江2个客运站建设。新增15个自然村通电话,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5个,共有61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共解决农村电视盲区2866人看电视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780口。共发放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16.464万元,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07.4万元,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达到100%。完成了县城电子防控体系建设,在县城主要路段安装了50个电子监控设备。完成了27个行政村配电网的改造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收后劲不足,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较多。 二、农 业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16万元,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23.85万元,林业总产值2.27万元,牧业总产值37.98万元,渔业总产值5.0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5万元,分别增长4.0%、5.8%、6.6%、3.9%和14.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57万元,增长5.2%。其中农业增加值16.97万元,林业增加值1.88万元,牧业增加值18.42万元,渔业增加值3.8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49万元,分别增长4.0%、6.0%、6.3%、3.7%和14.5%。 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97.48千公顷,增长0.79%;棉花种植面积5.12千公顷,增长4.49%;油料种植面积37.31千公顷,增长4.28%;蔬菜种植面积8.47千公顷,增长2.54%。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全年粮食产量60.81万吨,比上年增加2.23万吨,增产3.8%,其中稻谷产量57.42万吨,增长4.5%;棉花产量0.71万吨,增长4.9%;油料产量5.39万吨,增长7.25%;肉类总产量15.98万吨,增长14.5%;出栏生猪179万头,增长15.0%;存栏生猪9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9.26万头,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3.7%和17.8%;出笼家禽1701万羽,增长1.7%,水产品产量5.16万吨,增长3.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水利投入资金3972.3万元,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7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73 万千瓦,增长13.1%。山峙门水库大坝维修改造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37万余亩,整理耕地面积27335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4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来势良好,台源镇群英村顺利通过省新村办验收、挂牌,西渡镇天星—英南片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成效显著。2008年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红旗单位”。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21.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7亿元,增长33.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4%,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5.31万吨,增长14.20%;大米12.93万吨,增长73.86%;饼干2.69万吨,增长30.35%;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5.84万吨,增长10.54%;水泥160.23万吨,增长45%。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84483亿元,增长52.3%;实现利润4.03亿元,增长43.3%;实现利税5.75亿元,增长47.9%。 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7.5亿元,增长40.0%。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5.36亿元,增长48.1%。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 建筑业发展趋缓。全县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13亿元,下降9.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家,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58.33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6.64万平方米,实现利润3156.7万元,增长1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城镇及以上投资16.89亿元,增长20.7%;农村投资12.75亿元,增长30.0%。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年末城镇人口32.40万人,城镇化率29.05%,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融城”势头强劲,S315线英陂牌坊至衡阳市区段油化改造全面完成。完成县城11条背街小巷改造,油化了中心南路和建设北路。县自来水厂扩能、利达垃圾处理场、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面启动。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武广高速铁路境内路段路基和架梁工程全面完成,潭衡西高速境内路基完成80%,衡邵高速公路境内路基基本成型,衡岳高速全面启动,硬化通乡公路26公里,通村公路359.5公里。井头、樟树两个11万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相继竣工。 房地产开发市场保持稳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427万元,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134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7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3.64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