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南省统计局 2008-04-14 11:15:25 2007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县经济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效益增强、发展协调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县2007年共实现GDP101.40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3%,是1996年以来的最快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2.9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31.25亿元,增长18.6%。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6.7:32.5:30.8。 市场物价处于高位。2007年市场价格受结构性上涨影响,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食品、居住等八大类价格全线上涨,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10%。 8件实事工作圆满完成。为民办8件实事22个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2个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建成县到乡镇公路13公里,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406.5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4个,2006年底就已经实现乡乡能上网。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听广播、看电视人员7425人。建成标准化乡村农家店70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已按政策全免,共下拨到农村中小学新机制经费3048 万元。完成16所卫生院新建、改造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共有70.1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9.26%。以发放租房补贴方式解决了100户住户的住房问题,折合面积为2250平方米;新建农村沼气池3216口;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数23876人。全县城镇和农村“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拨付到位率为100%;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4所;新建爱民房43栋。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942人;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81人就业;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06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对象1505人,发放金额90.3万元;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对象120人,发放金额11.184万元; 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达到10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升级难度较大;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财政收入规模较小,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物价涨幅较大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2007年战胜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播种面积99.18千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6.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4.26万吨,其中稻谷产量60.05万吨。油料种植面积40.73千公顷,总产量6.44万吨,棉花种植面积7.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64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0.48千公顷,交售国家1.4万担。尽管生猪受到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的影响,畜牧水产品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仍出栏肉猪184万头, 只比上年下降0.54%;出笼家禽1505万羽,增长1%;水产品产量6.01万吨,增长9.2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13亿元,增长3.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22亿元,增长3.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1.2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3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72万千瓦。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县财政共投入1425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完成6个县级示范村村庄规划,完成“三改”配套4870户,新建村党支部活动室2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初步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主导产业。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2007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21.2%,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36.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7%,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跻身全省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行列的衡利丰陶瓷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恒生制药扩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4.58万吨,增长18.96%;大米4.52万吨,增长28.93%;饼干1.86万吨,增长16.99%;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4.36万吨,增长6.58%;水泥40.66万吨,增长22.1%。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100.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2.94亿元,增长45.76%;实现利润2.89亿元,增长180.88%;实现利税4.04亿元,增长194.99%。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84.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家,实现利润2770万元,增长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城镇投资14.03亿元,增长55.0%;农村投资10.08亿元,增长14.6%。 城镇建设成绩裴然。全年城镇建设新开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了蒸阳大道改造和县城城雕建设,新建了19座公交车候车亭。沿S315线县城至市郊铺设了自来水管网,架设了高压输电线路,新装了579杆路灯,实现了通水、通电和亮化、美化。年末城镇人口31.0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89%,比上年提高4.33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武广高速铁路衡阳县段完成路面工程量90%,潭衡西衡阳县段路基完成60%,衡邵高速公路衡阳县段路基完成三分之一,西界公路完成水泥硬化25公里。船山500千伏、渣江110千伏变电站相继竣工,衡邵500千伏输电线路、井头110千伏变电站及第三期农网改造全面启动。县城天然气主管网铺设基本完成。修复水毁工程33处,完成13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房地产市场趋于旺盛。2007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84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946万元,增长25.9%。商品房销售面积26513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24993平方米。 五、贸易与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亿元,增长15.7%。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2.44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7.32亿元,分别增长17.4%和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09亿元,增长15.7%;住宿餐饮业5.48亿元,增长15.9%;其他行业0.19亿元,增长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