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衡阳县统计局 2007年3月10日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三化”进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衡阳,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为84.84亿元,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4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9.04万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16万元,增长17.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068元,增长11.3%。企业效益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612万元,增长52.9%。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县财政总收入23034万元,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17万元,增长24.4%。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6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7∶33.1∶28.2调整为36.1∶34.2∶29.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为23.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3.23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2.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 8件实事工作圆满完成。为民办8件实事18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2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8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51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66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517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477人;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228万元。建成县到乡镇公路17.3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90.2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57个。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7492平方米。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所。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对象1292人,发放金额77.52万元;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对象19人,发放金额1.14万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4所,集中入住五保对象131人,新建爱民房38所。新增通移动电话行政村10个。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不快,结构调整较为缓慢,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大;财政收入规模偏小,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历史较高 表1:衡阳县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粮食664351-0.3 油料646091.4 棉花1182613.8 蔬菜2983081.2 水果1037691.0 肉类1509993.6 水产品550004.0 位。粮食播种面积102.55千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9.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1.2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4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6.44万吨,其中稻谷产量62.19万吨。畜牧水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栏肉猪185万头,增长3.9%;出笼家禽1490万羽,增长3.1%;水产品产量5.5万吨,增长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2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9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88万千瓦,增长9.4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农村投资8.8亿元,增长14%。财政支农支出4570万元,增长41.2%。33个示范村的村庄布局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16个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6.11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7亿元,增长21.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5%, 表2:2006年衡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原煤吨4580018.96 大米吨4516428.93 食用植物油吨10651.82 饼干吨1861316.99 木质家具件26588019.40 烟花爆竹千元1510058.95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吨436006.58 水泥熟料吨28460611.57 水泥吨40658811.60 泵台1497041.79 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陶瓷、铁矿、石材、梳篦、电子、食品等主导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4.58万吨,增长18.96%;大米4.52万吨,增长28.93%;饼干1.86万吨,增长16.99%;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4.36万吨,增长6.58%;水泥40.66万吨,增长22.1%。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22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1.54亿元,增长11.9%;亏损面为2.9%,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3.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61亿元,增长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0. 5万平方米,增长0.4%;房屋建筑竣工 产值7.72亿元,增长2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05亿元,增长5.5%。施工项目60 个,建成投产项目50个,分别增长22.4%和72.4%。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城镇建设新开工项目27个,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了中洲公园及4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县城再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年末城镇人口26.5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3.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武广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全面铺开,潭衡西、衡邵高速公路衡阳县段征地拆迁工作扎实推进。衡阳西500千伏变电站、井头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县城天然气主管网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500万元。另外,以8件实事为代表的农村公路、乡镇汽车站、农村能源、村村通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大为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