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株洲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55.8%。全县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15万平方米,增长11.88%,房屋竣工面积37.15万平方米,增长9.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比上年增长73.8%,增幅提高43.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91亿元,增长239.47%;集体经济投资0.58亿元,增长239.47%;个体经济投资2.23亿元,增长27.18%;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900万元,增长7.02%。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较快,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增长185.1%;更新改造投资3014万元,增长24倍。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完成706万元,同比下降22.33%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工业建设步伐加快。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工业企业完成投资增长33.8%。采掘业投资增长7.7%;制造业投资增长49.2%。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拓宽投资领域,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9.93%,比上年32.21%,提高8.72个百分点。 继续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22391万元。15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世纪商贸城等6个项目年内基本竣工,湘江、渌江河堤整修等9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国债项目收尾工作进展顺利。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7.9%;新增固定资产3.8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9.7%。 五、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200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亿元,增长9.19%,增幅回升2.84个百分点。其中县城4.37亿元,增长6.31%;农村(县以下)4.71亿元,增长12.02%。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75亿元,增长9.6%;餐饮业5624万元,增长11.7%;其他行业2.77亿元,增长8.47%。分经济类型为,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58亿元,下降10.36%;非公有经济7.50亿元,增长14.46%。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商业网点不断增加。2002年,全县连锁商业企业2家,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2%。县城购物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购买力提高。以住房、旅游、信息产品、汽车等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成效。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县级检测中心1个。监督抽查产品种同比增长1.6%。共有质量体系认证机构5个,产品认证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比上年增长1.4%。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内地集聚的新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有所增长。全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9%。传统主体出口市场继续得以巩固,对香港出口额同比增长6.3%;对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出口额增长18.8%。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占全县出口总额55.1%,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各出口经营主体中,白关机械厂等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较快,湖南特种电磁线等国有企业出口增长6.1%。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协议利用县外资金2.3亿元,增长35%;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2亿元,增长16%。制造业仍是吸引外资最集中的领域,农业、第三产业外商投资明显升温。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县年末公路里程579.85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4.543公里,全年完成砂改油5.75公里。全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49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0.5%。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418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6%。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3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7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60万元,邮政业务总量840万元,分别增长9.26%和0.39%。邮电业务收入3101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200万元,邮政业务收入901万元,分别增长2.31%和7.68%。年末住宅电话用户54196户,同比增长1.84%,其中乡村住宅电话用户35067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323个。年末互联网用户1014户。投递国内外函件74.6万件,下降37.13%,报纸期发数2.92万份,增长151.72%,杂志期发数1.63万份,增长53.77%。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增长1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县财政总收入10073万元,比上年增长27.43%。地方财政收入8057万元,增长20.25%,上划中央收入2016万元,增长17.28%。从分部门情况看,国税局完成2756万元,增长9.89%,地税局完成2078万元,增长13.24%,财政局完成5307万元,增长48.32%。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财政支出17242万元,比上年增长81.88%。在支出中重点确保了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加大了对教育事业、农业生产及综合开发和社会保障补助等方面的重点支出,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融运行基本平稳,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02亿元,比年初增长13.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52亿元,比年初增长10.9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99亿元,比年初增长4.69%。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在工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方面。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474.1万元,比上年增长33.25%。赔付额688.1万元,比上年增长40.4%,赔付率28.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加强。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00人,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156人。科普活动上台阶。县从事科普活动专职人员增加到8人。科技咨询2万多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万多份,短训班10万多人次,科技入户率96%。科学研究成果显著,技术市场较为活跃。全县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万项,比上年增长10.6%;技术合同成交额4100万元,增长13%。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专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申请专利10件,比上年增长10%。科技成果推广进程加快。全年组织实施了12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9.5%。如南方方明积极推进纳米技术应用,实现产值5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9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