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株洲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1所,普通小学185所,职业学校1所。在校普通中学生33655人,职业中学学生1268人,小学学生2919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025人。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为5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为62.7%,全年共为各类大专以上院校输送人才755人。全年教育经费支出4108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3.8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继续加强文化大县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有文化馆(站)22个,文物管理所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放映电影2400余场,其中送电影下乡88场次。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大众艺术节取得了圆满成功,县城广场文艺“月月乐”举办了30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出版《渌湘文苑》报5400份。广播影视业稳定发展。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1.8%,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比上年增长3.75%。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889人,其中执业医师259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619张,增长24.05%。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36张,增长13%。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3.98%,比上年高0.48个百分点。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实行聘用制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病人选择医生办法加快推广。积极运用市场手段调整资源配置,全县营利性医疗机构12所,其中民营诊所12所。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进展良好,县组建了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初步建立。农村改水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县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和卫生村镇活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县城举办了体育“月月赛”活动9场。举办了第三届大众体育运动会,共有121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八个大项的角逐,取得了圆满成功。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在2002年国际龙舟邀请赛上,我县运动健儿又勇夺桂冠;在参加全省九运会上,我县获得了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2枚,创造了我县竞技体育的最好成绩。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5.6%。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县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1个,投资额58.2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2平方公里,增长10.3%;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3.6平方公里,增长5.8%。年末全县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1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2697公顷,增长2.7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3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7846万标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305.2吨,工业粉尘去除量195.4吨,全县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县列入统计观察的16家工业企业,达标率为100%。同时加强了对河流、水库、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如对风景名胜区大京水库监测,对渌口县城大气环境监测等都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严格执行了《湘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湘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年末全县总户数121051户,人口437283人,其中农业人口387334人,非农业人口49949人。计划生育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年人口出生率9.03‰,下降0.39个千分点;死亡率6.28‰;人口自然增长率2.82‰,下降0.40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0元。2002年末,全县城镇在岗职工13725人,比上年下降7.6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9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405元,比上年增加831元,增长10.85%。根据对10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农村居农人均可支配收入2898元,增加173元,增长6.3%。农民人均总收入4073.74元,比上年增加372.07元,增长10.05%。其中工资性收入781.59元,增加55.38元;家庭经营的第一产业收入2199.84元,同比增加181.67元;家庭经营的第二、三产业收入888.65元,增加112.17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03.66元,增加22.8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365元,增加214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3平方米,增加1.16平方米,其中砖木和钢筋混凝土住房占95.3%,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16506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人数3397人,增长6.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03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667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5455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通过多种途径使4781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就业率达7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