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石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株洲市石峰区统计局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2006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6448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7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0.8%。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928万元,同比增长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6488万元,同比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975万元,同比增长35.6%。

六、卫生、教育、环保

教育事业稳步协调发展。2006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小学及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2.7%。辖区学校布局进一步得到规范。2006年石峰区已拥有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初级中学、24所小学。共有在校初高中生8330人,其中初中生5554人、小学生14057人。全年新增学位1200个,救助贫困学生3974人次。

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完成了3所乡镇卫生院和9个村卫生室的转型改造,成立了3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辖区二甲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免费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共对1265对新婚男女进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传染性和遗传疾病的发生。石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比上年有所增加。

七、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据公安部门资料:年末石峰区户籍人口23.84万人,比上年减少0.33万人,非农人口18.3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2.53万人,女性11.31万人,出生人口1358人,死亡人口9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4‰,出生率8.64%,死亡率6.7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石峰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6148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7%。参加失业保险企业职工5360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率达100%。共有9700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继续实施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城镇和农村低保制度,提高了城镇低保户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

城镇居民收入稳中有升。据50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7元,比上年增长10.4%,比上年净增112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716元,其中食品支出2692元,服务性消费支出168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3.3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059元,同比增长15.5%。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3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5608元,比上年增长10.2%,比上年净增520元。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85元,增长14.2%。其中食品支出1573元,增长3.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7.4平方米。

附:公报注释:

⒈本公报数据为辖区统计口径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株洲统计年鉴县区数据》为准。

⒉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⒊公报中美元兑人民币按2006年12月31日汇率中间价7.8087:1计算。

⒋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