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嘉鱼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1.91%,比上年上升42.5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1.14%,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6.86%,上升14.9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3.73次,提高14.1%;成本费用利用率9.38%,上升1.4%;劳动生产率102791元/人,提高81.1%。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418万元,比上年增长81.3%。亏损企业亏损额677万元,企业亏损面16.7%,比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县坚持 “大招商、招大商”发展战略不动摇,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2006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51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项目投资129551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在项目投资中:建筑工程52021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安装工程12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0.6%;设备工器具购置41523万元,比上年增长32.4%;其它费用23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2%。第二产业投资额79171万元,比上年增长61.2%,为全县项目投资的61.1%;第三产业投资额50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态势良好。三湖大酒店建设项目、万树新上实木地板项目、香港余健民鞋业生产项目、富民酿造扩建项目、嘉美服装项目、世通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建成中学扩建项目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田野特殊钢管生产项目、香港连宇蛇屋山金矿开发项目、职业教育学院新建项目、韩国世天农产蔬菜食品加工项目、商业城建设项目、岐丰管业项目、中天成新材料项目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006年,全年与外地客商新签项目投资合同(意向)63个,协议投资金额44587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0171万元。新签项目合同中,竣工项目33个,在建项目14个,准备开工项目16个。续建项目20个,合同投资额169900万元,到位资金48900万元。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县外商直接投资365万美元,同比增长319.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08万元,比上年增长88.7%,竣工产值573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2689万元。 五、交通和邮电 2006年,全县实现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全社会完成旅客周转量25407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5%,货物周转量1831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0%。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3045辆,本年新注册汽车358辆,其中新注册私人轿车184辆。 2006年,全县邮电部门完成业务总量3939万元,比上年上升5.9%。发送各种函件54万件,包件1.8万件,特快专递3.1万件,报纸370万份,杂志6.6万份,集邮54万枚。市话期末到达户数1.6万户,农户期末到达2.8万户,小灵通2.8万户,ADSL用户4982户,电话普及率(不含小灵通)达12部/百人,电话入户率44部/百户。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6年,全县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外贸出口有所下滑,市场物价涨势趋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5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分城乡看,农村消费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协调发展,县城消费品零售额47981万元,增长15.8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7987万元,增长15.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5132万元,增长15.5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6186万元,增长30.9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24%;其它行业4620万元,增长15.62%。 外贸出口有所下滑。2006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434.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6.4%。 市场物价增势平缓。2006年,全县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为101.9%,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衣着类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1.1%;交通和通讯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6.0%,居住价格上涨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下降0.6%、1.7%;烟酒及用品与去年持平。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为101.0%和105.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25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国税收入5462万元,增长18.7%;地税收入5892万元,增长7.9%;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4050万元,增长34.9%。一般预算收入10760万元,增长17.4%。 全县财政支出42983万元,比上年增长43.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2656万元,增长31.7。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均呈上升趋势,金融运行较为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553万元,比年初增加29025万元,增长1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1504万元,比年初增加14011万元,增长11.0%;财政性存款3965万元,比年初增加3681万元;企业存款20721万元,比年初增加161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4623万元,比年初增加24826万元,增长27.6%。全县不良贷款余额6837万元,比年初增加1644万元,增长31.7%。 保险事业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2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寿险保费收入2968万元,比上年增加7.0%。支付各类赔款660万元,其中财险赔款支出447万元,寿险赔款支出213万元,期满给付584万元,退保684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6年,全县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全县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474人,其中:高级职称471人,中级职称3132人;高级技师240人,技师1919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学校90所,教师2887人,在校学生人数5734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6686人,初中在校学生23031人,小学在校学生266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6.7%。高考中,嘉鱼一中上本科线人数突破1000人,其中上一类本科225人,并且连续三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中考中,全县中考合格率95.3%,优秀率达47.6%,全市排名第二名。 全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10553人,其中就业前培训1025人,再就业培训1737人,创业培训131人,在岗培训28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50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096人,其中农民工887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年末全县有文化中心9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41000余册,书刊文献外借2.6万册次,全年接待读者1.1万人次。全年累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40余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参展、参演)45余件,其中《家住牌洲湾》、《中国象棋》 分获“楚天群星奖”铜奖;“嘉鱼呜嘟”项目已公布为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后组织了“嘉鱼县十佳杰出青年颁奖晚会”、“全县中小学生美术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9次,全年送戏(文艺节目)下乡210场,送电影下乡260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