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嘉鱼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广播电视事业欣欣向荣。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110公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3万人。全年在中央电视台发稿5篇,在湖北卫视发稿33条,在省级电台发稿4条,在咸宁电视台发稿154条,在嘉鱼台发稿2165条。其中:《周宝生:依靠高科技 泥腿子创奇迹》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并为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刊发。 卫生事业稳步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2个,卫生机构床位641张,卫生技术人员978人。 体育事业继续进步。全县先后举办了篮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4次;在组队参加全市青少年田径、球类等比赛中,我县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十、人口与就业 200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63559人,其中男性187605人,女性175954人。全年出生3215人,出生率为9.0‰;死亡1181人,死亡率为3.3‰;全年净增人口2034人,自然增长率为5.6‰,比上年上升1.2个千分点。 2006年,全县年末在岗职工人数29690人,其中企业单位19992人,事业单位5635人,机关单位4063人。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6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01人。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在3.9%。 十一、环境保护 2006年,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到空气质量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85%,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占0.5%,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84.1%。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微污染水平,与上年相比声环境质量有所发善,全县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4.2分贝,范围在70.3—83.9分贝。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城市与村镇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环境监测力度增强。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全县空气监测进入自动化日报时期。 十二、人民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0356元,比上年增加1543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3776元,比上年增加395元,增长11.7%。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全县拥有镇区服务设施9个,收养性单位15个,床位1028张;目前,全县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700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有低保对象10450人,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发放低保补助金87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农村全面开展了特困救助工作,全县定期有6522人共得到特困救助金72万元。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6617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132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1.5万元,再就业人员岗位补贴83.2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1007.5万元。全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179658人。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两免一补”共资助贫困学生7800人,比上年增长34.8%。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总量按现价统计,增长幅度按可比价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