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阳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十五”计划结束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基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重大决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增幅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22.05亿元,增长4.7%。人均生产总值6384元,增加749元,增长13.3%。 经济结构不断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6:36.5:39.9调整为24.38:38:37.62,二产业结构得到巩固和发展。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2%。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3%,其中:消费品上涨0.7%。食品类上涨9.0%。受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化学肥料出厂价格上涨4.5%,其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稳固;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少。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县农业总产值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粮食总产量平稳增长。全县粮食总产量达32.23万吨,增长0.1%。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分别增长了0.7%、0.1%、7.9%。 林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县实现林业产值1.34亿元,增长69.7%;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88公倾,森林覆盖率达43%。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牧业产值实现4.11亿元,比上年下降8%。全年生猪出栏36.3万头,增长2.3%;牛出栏5000头,增长16.3%;家禽出笼180万只,增长1.1%;鲜蛋产量4250吨,下降1.21%;肉类总产量3.24万吨,下降3.3%。 渔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县实现渔业产值4.04亿元,增长19.5%;水产品总产量4.55万吨,比上年增加0.35万吨,增长8.3%。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17.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9976千瓦,增长10%。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9727吨,增长5.1%;农村用电22232万千瓦小时,增长2.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91千公顷,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县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4亿元,增长12.8%,增速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84%,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县原煤产量14.4万吨,比上年增长23.4%;发电量17058万千瓦时,增长1.4%;纺沙2149吨,增长12.87%;水泥14.1万吨,增长10.8%;原铝73581吨,增长22.5%;化肥23万吨,增长10.4%,钢材7300吨,突破零的记录。 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改善。全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9.03%,比上年提高34.62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优于上年;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利润4743万元,增利478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3.87亿元,利润总额4743万元。均实现了比2001年翻一番的目标。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89亿元,增长15.59%。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城镇投资中,农业投资1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工业投资完成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28.6%。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839万元,增长15.5%;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投资9526万元,增长14.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270万元,比上年增长30.8%。 重点工程的在建项目数、投产项目数和年投资额再创新高,推动全县交通、电力、工业、城建和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897公里,180个村通了柏油路或水泥路。 五、国内贸易 消费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零售额7.6亿元,增长13.3%;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1.1%。从各类商品销售额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6%,化妆品类增长13.8%。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在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120万元,增长19.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200万元,增长2倍。商品房销售继续大幅度增长。 现代消费业加快发展。超市、连锁店等新兴消费业发展强劲,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了的步伐,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引资签约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个、协议资金3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县办理自营出口权企业7家,直接出口总额实现163万美元,比同期增长48.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年末全县拥有营运车辆2794辆,同比增长10%;拥有营运船舶217艘,同比增长24.5%;全县共有客运站9个(其中:二级站1个,三级站8个),货运站2个。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568万人次周转量92878万人公里,增长10%。货运量1008万吨周转量92878万公里,增长11%。港口吞吐量810万吨,同比增长21%,创历史之最。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64.7万元,增长19.8%;电信业务总量4280万元,增长22.2%。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年末累计固定电话用户11.9万户,其中小灵通电话用户1.5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7万户。 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旅游总人数32万人次,增长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