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灵宝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926万元,比上年增长9.2%。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3721户,比上年增长2.1 %。移动电话用户247117户,比上年增长58.6 %。因特网用户58347户,比上年增长3.9倍。。 特色旅游进一步叫响。稳步整合函谷关、亚武山、铸鼎原等骨干景区资源,整体包装,联合促销,增强了全市对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成功举办了老子诞辰纪念活动和黄帝公祭活动。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9490万元,增长14.6%。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5899万元,增长17.8%,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3591万元,增长10.9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6928万元,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840万元,增长24.9 %,其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722万元,增长50.9%。 外经外贸进展较快。海关出口创汇实现35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实现13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迅速增长。我市狠抓了财税体制改革,开源节流,一方面使全市农民负担大幅度下降,同时积极开展财税增收活动,狠抓了财税征管,做到了应收尽收。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支出管理,确保了财政收支增长大体平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达44862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40518万元,增长34.5%。地方财政支出为78807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为73543万元,增长28.8%。 金融保险形势基本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19206万元,增长 12.0%,各项贷款余额为379849 万元,增长15.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683187万元,增长9.8 %。全市保费收入10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兴市再结硕果。全年共组织科技计划项目34项,其中:攻关计划项目22项,星火计划项目9项,国际合作计划项目1项。承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4000亩精品苹果基地建设及SOD果汁饮料开发进展顺利。4000亩精品苹果基地亩均收入5600元。4000亩精品苹果基地和益宝SOD苹果分别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苹果基地”和“中华名果”。 SOD果汁小试已获成果,奶白金已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跃。全市被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个,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全市申报专利120件,稳居全省县级首位。全年推介农业新品种12个,新技术、新成果15项,培训各类科技实用人才1.2万人。在上年11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基础上又新发展彩色小麦等6个专家大院,使全市专家大院达到17个,走在全省前列,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农业、专家与农户的对接,成为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村信息化的有效载体。全市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5.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预计达67.5%。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特色教育步伐加快,投资1700万元完成 96所中小学改造,为农村52所初中、333所小学、91个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全市拥有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68617人,专任教师3728人。普通小学280 所,在校学生63057 人,专任教师 322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6人,专任教师2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984人,专任教师163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小学无辍学,初中巩固率98.4%,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70%,学前一年教育率96.5%,学前三前教育率70%。高招再创佳绩,上重点线、本科线依次为289人和186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1.5%。成人教育、再教育及人才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成人培训7.3万人次,青壮年非文盲率99.8%,脱盲人员巩固率100%。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全市组织大型文化活动8次,送戏下 乡550场,放映电影5100场。全市在上年426个星级文化大院 的基础上对11个乡镇、120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进行了提高和完善,有3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特色文化村,有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文化大院,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406万元,新开通大王、函谷关等8个乡镇28个村的光纤传输网络,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563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 96.7 %。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67万元,对5个乡镇卫生院和103个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农村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面推行新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52.4万人,参合率88.5%,农民看不起病、看病难问题得到重大改变。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9个(不含诊所),实有病床1302张,比上年增长6.2%,卫生技术人员1820人,比上年增长9.4%,其中执业医师540人,增长16.9%。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88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乡村医生1021人。儿童疫苗接种人数为110844人。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年全市共举办灵宝市“希望田野”体育系列活动、灵宝市第九届运动会等有规模有影响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0次。200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女篮俱乐部联赛。全年全市运动员在三门峡 <[url]http://www.smx.gov.cn[/url]>市级以上共夺得体育比赛金牌43枚、银牌35枚、铜牌44枚。城市社区体育有了新的发展,农村体育逐步展开,被确定为体育健身工程国家试点项目县(市)。 九、资源与环境 年末耕地总资源为56523公顷,其中常用耕地50351公顷,当年常用耕地占补平衡后,净增65公顷。水资源总量为6.4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880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606.5毫米,比上年增加103.5毫米,增长20.6%。环境保护效果明显。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噪声控制在国家限定的标准以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88%。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37.9 %。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总人口为7335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26 ‰,出生率为6.7 ‰。 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依次为29561人、39630人和2780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5 %、7.7%和10.1 %。月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2万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800户、4538人。农村低保户5983户、16074人享受困难救助资金250万元。五保对象1897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3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