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清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1 濮阳市清丰县统计局

清丰县统计局

(2006年7月3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在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结合清丰实际,形成了以东部辣椒、中部食用菌、西部速生林的“红白绿”三色为主的特色农业。清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全面安定团结,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05年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354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909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86315万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81189万元,增长6.3%。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8.6:42.8:18.6,这标志着清丰县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发展模式在“十五”期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二、一、三发展模式。并以2004年、2005年两年县域经济位次提升较高,发展速度较快,跻身于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并奖励1000万元,还由此使清丰县进入扩权县序列,以鼓励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

我县全社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城镇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在岗职工工资显著提高。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人员24.5万人,第二产业人员7.6万人,第三产业人员8.3万人。全县城镇从业人员21543人;全县登记失业率2.7%,隐形失业人员仍在增加。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9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9259元,比上年增长6.8%。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达到8.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800个,全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就业岗位141467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种、品质、布局进一步优化。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17076万元,同比增长9.7%。全县优质农作物面积达到128.1万亩,其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优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4.5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4.7万亩,优质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优质瓜菜种植面积达到30.8万亩。一批养殖基地和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建成。全年共建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近4000家,养殖小区16个,实现畜牧业产值11.6亿元。

粮食增产,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减产;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种植业战胜自然灾害,收成较上年有所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48.4万吨,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夏粮30.3万吨,增长5.94%;秋粮18.1万吨,增长1.12%。蔬菜、水果、花卉等名优、新特、精细品种不断增加。全年棉花产量1368吨,减产44.9%,油料产量5.7万吨,比上年减产9.52%。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益都红”辣椒5万亩;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新建大棚5000余座,发展到1.56余万棚,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较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

去冬今春植树造林10万亩,其中,完成上级下达治沙任务0.9万亩,荒沙荒地造林3.8万亩。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5.3万亩,通道工程沿阳子公路规划建设长35公里,宽600-1000米的速生丰产林带,入市口绿化、在鹤台公路入口两侧植树100米,建设了长10公里的绿化带,新建农田林网5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林网1.2万亩,完善农田林网25.5万亩,建成林业生态村2个,圆满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3万吨,比上年增长7%。其中,禽蛋产量6.14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全年猪存栏32.75万头,比上年下降4.29%;大牲畜存栏3.64万头,比上年增长13.75%;羊存栏26.26万只,比上年增长0.076%;家禽存栏691.97万只,比上年增长10.2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0.3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4%;农用拖拉机达到 1.67万台;比上年增长3.4 %。全年农村用电量9426万千瓦时,增长0.08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1.89千公顷,机电井15756眼,本年新增252眼。

三、工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585508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1358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全部工业增加值167341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084万元,比上年增长38.7%。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0563万元,比上年增长 64.1%,产销率达99.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780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6%;实现利税总额36932万元,同比增长17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6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村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229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倍;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3357万元,比上年增长27.78%。17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38个县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和县城电网改造项目,污水处理厂正在紧张建设,阿深、濮范、安南高速公路清丰段建设顺利推进。

五、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9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7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4.2%;餐饮业零售额19350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他行业零售额2610万元,比上年增长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