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辉县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1 新乡市辉县市统计局

辉县市统计局

(2007年3月8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辉县发展实际和需要出发,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在较高平台上持续快增,多数指标创历史新高,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7.4亿元,依然保持新乡地区的“龙头”地位,比上年增长16.8%,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是10年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21.8%。工业增加值54.9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12364元,经济总量和人均再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61.4:22.9调整为14.7:62.5:22.8,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5.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94%,涨幅比上年回落0.96个百分点。各月环比升降幅度在3个百分点以内。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中,食品类、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业消费价格下降,居住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上涨幅度较大的两类分别是居住类4.6%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1.9%。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0.44%。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6.3万人,比上年增加3154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458人。培训下岗职工3337人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73人。其中,“4050”人员223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二、农业

农村经济持续稳增。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实施村村通工程等措施,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均有所提高。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一产总产值233495万元,增长8.8%。其中种植业产值103647万元,增长10%;畜牧业产值124290万元,增长9.2%。全年粮食产量460325吨,增长11.8%,其中夏粮产量228025吨,增产5.5%,秋粮产量232300吨,增产18.8%。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16593吨,增长1.4%,棉花263吨,与上年持平,蔬菜324300吨,略有下降。瓜果类560吨,下降85.4%。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66790吨,增长10.4%。其中猪肉产量54074吨,增长12.2%;禽肉产量7366吨,增长9.5%。禽蛋产量72036吨,增长6.7%。大牲畜年末存栏6.7万头,增长2.3%;生猪年末存栏47.4万头,增长9.3%;家禽年末存栏845.8万只,增长2.3%。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1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33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公顷,新增饮水安全人数9000人。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22105千瓦,增长5%。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050台,比上年增加150台;小型拖拉机9820台,基本持平;农用运输车22413辆,比上年增加194辆。排灌动力机械总动力8680千瓦,增长0.9%;联合收获机868台,比上年增加13台。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871702万元,增长23.6%;实现增加值548550万元,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749万元,增长32.1%,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214801万元,增长10.8%,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9.2%。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84.51%,比上年提高36.0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730608万元,增长49.4%。实现利税88652万元,增长73.2%。其中利润总额39129万元,增长76.7%。全市二十一个行业大类全部盈利,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五大行业实现利润30862万元,对全市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9.4%,成为拉动利润增长的主导力量。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0855万元,增长9.7%。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398万元,增长234.8%。当年建筑房屋施工面积37万平方米,竣工价值2756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25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9499万元,增长56.1%,其中城镇投资615125万元,增长71%,农村投资54374万元,增长2%。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工业投资49618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80.7%,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及发展壮大将为工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投资项目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市城镇施工项目173个,比上年增加110个。投资规模1519624万元,增长5.9%。其中宝山、宝蓄、赵固一矿三个重点项目投资规模1098189万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65589万元。

房地产开发产销两旺。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13180平方米,增长12.3%。其中商品住宅182553平方米,增长12.8%。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62253平方米,增长20.6%。商品销售面积121295平方米,增长38.8%。

五、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494万元,增长1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2790万元,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2704万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9626万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8258万元,增长26.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出口总额712万美元,下降25.8%。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额80万美元,对外承包和劳动营业额7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交通运输增加值91253万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41.2%,增长16%。全年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599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50570万吨/公里。公路路况稳定,养护工作成效明显。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里程1752公里,等级公路1241公里,公路干线好路率为93.96%,养护综合值81.33%。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14624辆,增长24.7%,其中,载客汽车310辆,增长19.2%,私人汽车10091辆,增长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