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发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深入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的项目活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扩大内需,开拓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攻坚克难,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城乡市场繁荣,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38.51 亿元(含高速公路2.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38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亿元,增长9.3%。人均生产总值16014元,比上年增长10.6%。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1%、43.3%和30.6%调整为24.5%、45.1%和30.4%。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兼并、破产、关闭等工作继续推进。积极推进农税体制改革;企事业下岗职工实行基本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展良好。财政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供需变化,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集群还未真正形成;电力供应不足的现状还没有根本缓解;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年末全县单位在岗职工总人数18432人,下降2.6%;部分下岗职工、城镇和农村的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较薄弱;社会事业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等。 二、农 业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86万亩,粮食总产量10.20万吨。经济作物得到较快发展,水果产量103826吨,增长8.8%;蔬菜产量13.97万吨,增长1.5%;花生产量1477吨,增长10.3%;茶叶2810吨,增长14.7%;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林业产值33960万元,增长10.9%。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5645亩,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68926亩,成林抚育面积75326亩,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75.9%。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年产油茶籽2509吨,增长25.8%;松脂1010吨,下降3.2%;笋干8750吨,增长0.8%;毛竹采伐量320万根。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肉禽蛋奶总产量达28090吨,增加2859吨,增长11.3%;其中:肉类产量22361吨,增长12.6%;禽蛋产量4972吨,增长2.4%;奶类产量757吨,增长1.8倍,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出栏24.18万头,增长12.2%;家禽出栏424.74万只,增长5.72%。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527吨,比上年增长3.9%。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154602亩;旱涝保收面积80986亩;机电排灌面积7576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36619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9069万元,比上年增长2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7084万元,增长26.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73万元,增长3.4%;股份制企业270687万元,增长1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9525万元,增长188.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63万元,增长220.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637万元,增长2.1%。轻工业产值222764万元,增长13.1%;重工业产值104320万元,增长69.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6026万元,增长17.4%。产品结构按市场主导方向转化调整的步伐加快。随着我县技改投资力度加大,重工企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如:胶合板、水泥、硫酸和磷肥等产品,分别增长14.9%、10.5%、3.9%和2.7%;钢材产量达51635吨。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2.5%,比上年同期上升20.0个百分点;其中:县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4.0%,比上年同期上升14.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1%,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总资产贡献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上升1.8和1.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62630元/人,增加11815元/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呈加快趋势。企业亏损数为23家,占73家的31.5%,亏损总额达8567万元,比上年减亏4805万元,下降35.9%,其中:省属企业亏损额7353万元。利税总额为14561万元,比上年的5744万元增加了8817万元。 建筑业生产迅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5010万元(含高速公路),比上年增长1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01万平方米,增长66.1%;房屋竣工面积12.7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02万平方米;商品房产销两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全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54.9%,创历史新高;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4032万元,增长97.3%;更新改造投资14970万元,增长64.2%;房地产投资15854万元,增长12.6%;城镇个人投资5111万元,下降15.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338万元,增长11.5%,其中:上规模的投资13543万元,增长71.9%。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取得新进展,并不断蓄积新的增长点。金沙高科技园区、金古经济开发区、鸿图居家大世界,华山小区和翠绿山庄开发进展顺利;仙舟半岛开发、影剧院和建国西巷组团改造拉开了序幕;在三福高速公路通车的同时,京福高速公路夏茂段建设步伐加快。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运输和通信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29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年货物运输量21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1505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22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11504万人公里,增长55.5%。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巩固和增强。 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已以成为公众的消费热点,业务总量不断增长。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6045万元,增长7.6%。电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年末城乡电话用户(不含移动、铁通电话)达4.9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1部。以公众通讯网为主体、专用通讯网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通讯网日趋完善,网络结构朝着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