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大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继续加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年检查生产经销企业322家,查处违法案件34起,其中立案24起(万元以上案件3件),当场处罚3起,涉案总值45万元,实施行政处罚15.18万元。产品品牌战略继续推进,其中岩城水泥通过“国家免检产品”、“福建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复审,大田肉兔通过“福建名牌”产品复审;2005年有3 家农业企业4 项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项绿色食品(大方广茶叶)已通过产地认证,5家企业通过或正在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较快发展。文化部门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文化与出版物市场培育和管理、文物发掘和保护、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等工作,促进文体出版事业协调发展。依托节日庆典举办元宵、国庆、元旦文艺晚会5场,“夕阳红”等各类主题书画、摄影展5场,科普知识展2场,送文化下乡6场。查缴盗版游戏光碟、音像制品5000多片(盘),取缔校园无证贩卖教辅读物14摊、夜市图书地摊3家,收缴违规图书1600册,立案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7家,黑吧5家,电脑培训超范围经营2家,处罚金4.8万元。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县现有卫生机构73家,病床位580张,卫生技术人员618人,其中医生342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小诊所、小医疗所遍布全县各村。全县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卫生执法监督得到加强。 全县体育活动持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之以恒,老年人体育和校园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各级各类活动、比赛20多场,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了职工、农民、学校、老年人体育协调发展。竞技体育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举重、武术项目处于全市领先地位。田径、篮球、跆拳道等项目比赛跻身前6名;向省体工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人;张杰获第三十七届亚洲举重锦标赛62公斤级别比赛第一名。 十一、环境保护 我县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年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0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81.43%,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4.49%,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9.1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达97.0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达到市下达的“十五”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内。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生活饮用水达标率100%,地表水质达国家三类水域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保持稳定。年末全县总人口366157人,比上年末净减1558人,户均人口3.72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92590人,女性人口173567人,男女性别比为110.96∶100;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69937人,占总人口数的19.1%,非城镇人口296220人,占总人口数的80.9%;当年出生人口(含收抱养)3399人,出生率9.3‰,死亡人口2108人,死亡率为3.23‰;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2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比上年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995元,增长9.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80元,增长10.2%;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35.14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8.58平方米。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849人,比上年减少215人。其中参保职工10417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4364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022人,与上年持平。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9219人,减少269人。其中参保职工11245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099人。全县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453人,已为75人发放养老金3.7万元。年末全县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95人,全年按时足额发放失业金223万元;全县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547人,参加低保的农村居民15786人,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年未全县城乡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7家,床位176张。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49.1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大田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农业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