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大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三明市大田县统计局

2006年4月16日

2005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年初提出的“抢抓机遇、把握重点、创新机制、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努力克服生产要素制约、自然灾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和谐大田”建设,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8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8.76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10.4%。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0%、28.2%、32.8%调整为38.0%、30.6%、31.4%。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优质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列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取得新成效。全县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148.6%。

市场物价保持平稳。2005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7%。在八大类指数中,除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跌1.7个百分点外,其余七类均温和小涨(见表1)。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05年 涨幅%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7 1.7

非食品价格指数 % 102.0 2.0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 103.2 3.2

扣除鲜菜鲜果总指数 % 101.4 1.4

消费品价格指数 % 101.3 1.3

#1、食品 % 101.3 1.3

2、烟酒及用品 % 100.0 0.0

3、衣着 % 100.4 0.4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 % 101.7 1.7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98.3 -1.7

6、交通和通讯 % 100.7 0.7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103.9 3.9

8、居住 % 105.6 5.6

劳动就业难度加大。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2472人,比上年增加1137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497人,增加1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762人,减少190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7213人,增加1326人。全县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200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5.70%,下降0.65个百分点,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财税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度全县财政总收入13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858.4万元,增长31.3%;财政支出26230万元,增长21.0%。全县国税税收收入(含进口税收)18230万元,增长23.3%;全县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9500万元,增长41.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对资源的依赖性强;产业集群不具规模,集聚效应较弱,项目用地难、企业融资难;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支基础较脆弱,资源型税源受国家政策、市场影响较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强,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相当艰巨,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86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产值101597万元,增长6.8%;林业产值18442万元,增长2.4%;牧业产值43081万元,增长7.1%;渔业产值7453万元,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7万元,增长13.4%。

农业结构调整得到加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88万亩,比上年增加0.4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4.41万吨,增产0.61万吨。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51.2:48.9调整为50.1:49.9(见表2)。

表2: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

指  标  名  称 面积(亩)产 量(吨) 增长%

2005年 2004年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835261 -- -- --

#非耕地上 280515 -- -- --

1、粮食 418794 144069 138012 4.4

2、油料 15569 2104 1983 6.1

3、甘蔗 4005 27761 44839 -38.1

4、烟叶 27622 4025 3040 32.4

5、蔬菜瓜果类 246849 376134 344138 9.3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林业部门全面推行林业改革,加快后续资源培育。当年造林面积3660亩,完成迹地更新面积16342亩,零星植树35万株,完成幼林抚育面积3.95万亩、成林抚育面积3.2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10.13万亩;全县木材产量17.50万立方米,毛、篙竹产量386万根。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75万吨,比上年增长6.8%;生猪出栏25.21万头,增长9.1%;羊出栏2.86万头,增长13.0%;家禽饲养数342.82万只,增长7.0%;肉兔饲养数295.24万只,增长9.1%;水产品产量4015吨,增长8.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40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4.15亿元,重工业产值19.25亿元;国有企业产值1.77亿元,集体企业产值4.46亿元,股份制企业产值11.59亿元,外商投资企业产值4.99亿元;国有控股企业产值5.51亿元,农村工业产值5.27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4.45亿元。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1.33亿元,增长22.9%。产品销售率97.8%,下降0.1个百分点。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铁矿石原矿、日用陶瓷、生铁、机制纸及纸板等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2.2%、96.5%、556.8%、5.8%等,原煤、水泥、发电量、服装等产量则下降(详见表3)

表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2005年 2004年 增长%

1.原煤 万吨 148.5 160.4 -7.4

#县属 万吨 91.2 102.2 -10.8

2.水泥 万吨 143.1 157.3 -9.0

3.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132.5 108.4 22.2

4.发电量 万千瓦时 22272 22600 -1.4

#火电 万千瓦时 13789 18460 -25.3

5.布 万米 171.36 211.48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