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泰宁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奋力争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高。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97577万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069万元,比增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7713万元,比增1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0%,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6795万元,比增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7%,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6.8:42.6:30.6调整为26.9:44.4:28.7。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1%。在被调查的八大类中,有六类均有不同程序上涨,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9.4%、1.3%、0.1%、0.2%、2.0%和2.5%;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与上年持平。 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年末单位从业人员8135人,其中,国有单位5862人,城镇集体单位296人,其他单位1977人;年末在岗职工7618人;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2户1029人,私营企业53户900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22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人,年末全县城镇失业人员7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支撑经济发展和财源增长的大项目、生产性项目偏少,农业仍然是烟叶一枝独秀,其它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未能取得突破;工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层次不高,缺少科技型、辐射强、拉动快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聚集能力弱;旅游业仍未摆脱水位、交通等瓶颈制约,与旅游业配套的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2004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在“政策好、价格高、人努力、天帮忙”的作用下,粮食生产止跌回升。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741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局面,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961亩,比上年增加4810亩;粮食总产量72629吨,比上年增产5096吨,增长7.5%。粮经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5.8:44.2调整为58:4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烤烟种植面积40818亩,增长12.2%,产量5024吨,增产1137吨,上等烟比例达59.31%,提高5.48个百分点;茶叶产量454吨,增长19.2%;食用菌总产量7753吨,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59961亩,下降1.8%,产量60931吨,增长0.1%;水果产量17944吨,下降6.0%。农业产值3314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6.1%。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迹地更新面积16524亩,封山育林面积28.0万亩,幼林抚育37613亩。各种林产品产量全面增加。其中,油桐籽70吨,松脂553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5%和11.7%;油茶籽666吨,板栗405吨、竹笋干3815吨,比上年分别增长7.2%、99.5%和7.7%;村及村以下木材采伐量28.5万立方米,毛、篙竹材采伐量203万根。林业产值17759万元,增长4.7%。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8766吨,增长5.1%。其中:肉类总产量8041吨,增长6.2%;禽蛋产量725吨,增长-0.4%。畜牧业产值14511万元,增长6.9%。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0021吨,增长4.4%。其中:养殖产量8586吨,增长5.2%;捕捞产量1435吨,增长-0.5%。渔业产值11779万元,比上年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447千瓦,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203公顷,机灌345公顷,植保面积3065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97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化肥施用量15822吨(实物量),农膜使用量24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0.8%;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1194台,农用载重汽车和运输车146辆。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926万元,增长14.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6%。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含池潭)52737万元(经普数),增长32.6%。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原燃动等生产资料上涨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8.69%,比上年下降6.0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48606.9万元,增长50.1%,利税总额2558.6万元,下降12.1%;工业产销率97.9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70029.84元/人,提高7.2%。 主要工业品产量有增有减。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白炭黑2833吨、机制纸4377吨、高岭土3276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0.6%、81.5%和59.0%;发电量40242万千瓦时,下降37.5%;清水笋990吨、金精矿(折金)104.4千克、工业硅5159千克,分别比上年下降58.9%、13.0%和6.2%。 建筑行业较快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784万元,增长18.3%。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单位3个,全县房屋施工面积63307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659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56043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01万元,增长70.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42万元,增长6.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与改造完成投资30644万元,增长81.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102万元,增长1.7%;城镇其它投资完成855万元。 商品房产销两旺。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02万元,其中商品房投资完成1765万元。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24287平方米,增长9.3倍;商品房实际销售额2300万元,增长3.7倍。 重点项目进展较快。全县29个县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28个,完成投资3.24亿元。金龙谷地质科考景点、地质博物苑、城区拦河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状元文化公园、金湖风洞蓄水坝、杉溪两岸景观建设、陶金峰高岭土等企业技术创新、农村路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种子公司、乌凤鸡等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项目取得较快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