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泰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文化靓县、品牌强县”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克服“6?21”特大洪灾造成的困难和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泰宁县生产总值2057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8261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8488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9031万元,增长9.5%。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稳定。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9.4:36.2:34.4调整为28.3:38.1:33.6。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见附表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在被调查的八大类中,有六类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9%、3.0%、1.7%、1.7%、2.0%和7.9%;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1.4%和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2%。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8165人,其中,国有单位5828人,城镇集体单位264人,其他单位2073人;年末在岗职工7628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3人,年末全县城镇失业人员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1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特色农业还未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投资方面还缺乏大的生产性项目支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机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三农”工作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加以解决。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278万元,比上年增长6.3%,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1084亩,比上年增加6209亩,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8365亩,比上年减少1596亩。粮经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8.0:42.0调整为56.5:43.5。 全年粮食总产量72345吨,比上年减少284吨,下降0.4%;烤烟种植面积46143亩,增长13.0%,产量4624吨,下降8.0%;茶叶产量490吨,增长7.9%;食用菌总产量7968吨,增长2.8%;蔬菜种植面积60620亩,增长1.1%,产量56431吨,下降7.4%;水果产量18512吨,增长3.2%(见附表2)。农业产值366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6.3%。 全年完成迹地更新面积15504亩,封山育林面积18.03万亩,幼林抚育45035亩。林产品产量中,油桐籽62吨、松脂499吨、油茶籽623吨,比上年分别下降11.4%、9.8%和6.5%;板栗438吨、竹笋干3879吨,比上年分别增长8.1%和1.7%;村及村以下木材采伐量23.49万立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10.7%;毛、篙竹材采伐量235万根,增长15.8%。林业产值19432万元,增长4.5%。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9124吨,增长4.1%。其中:肉类总产量8353吨,增长3.9%;禽蛋产量771吨,增长6.3%。畜牧业产值15487万元,增长8.5%。 全年水产品产量10460吨,增长4.4%。其中:养殖产量9233吨,增长7.5%;捕捞产量1227吨,下降14.5%。渔业产值13403万元,比上年5.4%。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60443亩,比上年减少2055亩,下降3.5%。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18916亩,旱涝保收面积40477亩,机电排灌面积6215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666千瓦,比上年增长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含池潭)实现增加值61118万元,增长2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895.6万元,增长(现价)14.8%。产品销售率95.62%,比上年下降2.37个百分点。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12%,比上年提高46.6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76095万元,增长56.6%;利税总额7147万元,增加4589万元,增长1.79倍,其中利润3052万元,增长16.3倍;劳动生产率65873.8元/人,下降2.0%;亏损面为18.8%,下降8.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93.3万元,下降86.3%。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活性炭7740吨、发电量73649万千瓦时、金精矿(折金)137千克、涤棉纱367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4.4%、83.0%、31.7%和106.8%;机制纸2061吨、水泥52000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2.9%和18.9%(见附表3)。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单位3个,完成总产值2798.8万元,下降37.1%。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370万元,下降4.2%。全县房屋施工面积6093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房屋竣工面积53586平方米,增长20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94295万元,比上年增长67.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185万元,增长68.8%;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3706万元,增长65.7%;农村农户投资18891万元,增长53.5%。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50万元,占城镇投资的7.6%;工业完成投资20488万元,占38.5%;第三产业投资占53.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513万元,增长107.5%;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49578平方米,增长1.04倍;商品房实际销售额6484万元,增长1.82倍。 全县37个县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前期9项)已开工建设26个,开工率达92.9%,完成投资42279万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8.5%。5万千瓦芦庵滩电站等9个重点前期项目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红军街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名录,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和雷公藤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五、内外经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城市消费明显快于农村。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35145.1万元,增长11.2%;县以下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676.7万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831.0万元,增长1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518.2万元,增长17.7%;其他行业零售额1472.6万元,增长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