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泰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8 三明市泰宁县统计局

全年新批办外资企业8家,合同外资11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实际利用外资(报表口径)1148万美元,增长27.6%;全年外贸出口创汇8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4%;内联到资25000万元,增长96.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6107万元,比上年增长24.4%。

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第一条快速出县通道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泰宁的交通区位条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1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0公里,所有通乡公路和72%的行政村公路实现等级硬化,全县路面硬化率60.7%。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59辆,其中,个人汽车48辆。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884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4%。其中,货物运输周转量7387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146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5.4%和33.0%。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750万元,业务总量76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7746万元。全年发送函件48.25万件、特快专递1.11万件,报刊151.6万份。年末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35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000户,住宅电话用户18000户、移动电话用户23953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311户。

旅游业实现重大突破。泰宁成功跻身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全省第一、也是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在央视“2005年度中国魅力名镇”展示评选活动中,泰宁首次入选十佳“中国魅力名镇”,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古城;金阳明星山庄成为全市第一家挂牌的四星级涉外酒店,泰宁旅游服务设施提高到新的档次。全县已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9个,星级饭店5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963间。全年共接待游客880234人次,旅游总收入2119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和21.3%。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8076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0.3%。其中,中央“两税”收入2973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1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9%和9.2%。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776万元,比上年增长9.1%;财政支出13926万元,增长29.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429万元,比增27.5%。全县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4284.6万元,增长27.2%;全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4244.4万元,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3058.3万元,下降2.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1437万元,比年初增加19406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355万元,比年初增加1063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2970万元,比年初增加2684万元。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482万元,比年初增加226万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346890万元,支出358793万元,净投放1190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现有中学13所,其中完中1所,职业中专1所,独立初中11所。全县参加高考考生中,录取大专院校922人;全县普通中学招生1943人,在校学生7363人;金湖旅专招生432人,在校生1189人;小学招生1229人,在校学生78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园幼儿2949人。初中升学率78.37%,高中升学率81.8%。全县现有中学教职员工570名,小学教职工894名,幼儿园教职工120名。全年共开办各种农村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班281期,受训1.2万余人次,实现15—24岁人口无文盲的教育目标。我县顺利通过省级“双高普九”验收,泰一中连续五年高考本、专科万人上线率名列全市前茅,金湖旅专“高职单招”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全年安排县科技项目23项、安排科技三项经费75万元。全县共有1项列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3项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列入省创新基金项目,2项列入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列入省发改委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开展“科学、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科技宣传周活动,共展出科普挂图220幅次、发放《农村致富技术》、,《农村致富之友》小册子2000余册、编印科普宣传资料8000余份、防震减灾宣传资料300余份。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恳谈会,并组织46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顺利通过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荣获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体育场馆数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万册,全年图书馆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借阅书刊6.3万余册次。尚书第接待参观游客近4万人次、演出998场次,培训导游25名。完成“灵秀泰宁”歌词创作30首,少儿舞蹈《Biajibia》在第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荣获“金奖”,福建选拔赛中荣获“银奖;新桥傩舞《祈丰年》在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节大赛上荣获“银奖”。梅林戏(戏曲)和大源傩舞(民间舞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图书馆荣获“全国二级图书馆”和“福建省十佳图书馆”;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一级文化馆”;红军街、尚书墓获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8644户(其中本年新增944户)。卫星地面接收站21座,转播35套有线电视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99.76%,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全县共有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站)1个。年末卫生部门实际开放床位340张,卫生工作人员365人,其中卫技人员281人。农村各行政村已设置医疗点126个,乡村医生164人,个体开业医生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03‰,婴儿死亡率8.09‰,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14%,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比上年下降4.17%。

全年向省市体校及体育大专院校输送8名运动员。举重运动员丁志强参加福建省举重比赛,获得少年组抓举“第一名”、挺举“第一名”和个人总分“第一名”;参加全国少年举重比赛,获得抓举“第一名”、挺举“第二名”和总成绩“第三名”。在三明市中小学生体育项目比赛中,篮球比赛取得了“第六名”和综合素质“第四名”;举重比赛获总分第三名,参赛的26名运动员共获19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12个第三名;田径比赛获得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七名”以及5枚金牌、4枚银牌和9枚铜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