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泰宁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8 三明市泰宁县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3809万元,比上年增长19.1%。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6999万吨公里。其中,货物运输周转量5892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11067万人公里,投资3900余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年内完成乡村公路等级水泥路110公里,有64个行政村通达水泥路,通达率57%。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邮政业务收入775万元,全年发送函件39.47万件、特快专递1.02万件,报刊25.66万份。年末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万门;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年末宽带上网用户0.13万户。

旅游业实现新突破。我县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红军街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重点景区之一,峨眉峰省级自然保护区被正式批准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年内新添地质博物苑、金龙谷和状元文化公园三大景点,并全面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和分类、评价工作,成为我省首个实施国家旅游资源普查标准的县,为旅游资源的全面有序开发奠定了基础。全年共接待游客728590人次,旅游总收入169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22%,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8.6%。

六、内外经贸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32万元,比上年增长9.5%。城市消费明显快于农村。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39474万元,增长10.0%;县以下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6458万元,增长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412万元,增长9.5%;餐饮业零售额6435万元,增长9.8%;其他行业零售额5085万元,增长9.1%。

招商引资和出口成效显著。通过制定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办法和考评办法等措施,全县利用外资意识明显增强,招商引资氛围日渐浓厚。全年共引进98个项目,比上年增加28个;合同外资10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3%;实际利用外资900万美元,增长25.3%;全年外贸出口创汇4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倍。外贸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化。年末具有外贸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9家,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七、财政、金融业

财税收入保持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7495万元,其中,中央“两税”收入2037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458万元。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51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2%;财政支出1076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529万元,比增5.3%。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4229.1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税收收入3150.9万元,增长34.9%。

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0420万元,比年初增加5151万元,增长6.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719万元,比年初增加651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2750万元,比年初减少645万元。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56万元,比年初增加549万元,增长5.1%。现金投放基本正常,全年现金净投放10521万元,比上年多投放1832万元。

八、文化、科教、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文化靓县活动深入开展。围绕建设福建一流旅游强县目标,抓好泰宁古城开发建设,打造世德堂、尚书第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文化。采取主办、联办、协办等方式,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庆祝建国际劳动节55周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为主题,举办联欢晚会、舞会、龙灯、征文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全年共举办全县性文化活动40多项次,演艺馆演出1041场次,博物馆接待读者3万人次,借阅书刊7万余册次。县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首批的“一级文化馆”,梅林戏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首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工作先进集体,有10余件文艺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2位少儿歌手双获全国“蒲公英”少儿歌唱“金奖”。

广播电视加快发展。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注重新闻质量,着力办好广电节目,尤其是在“申世”过程中,滚动播出泰宁旅游资源风光片。年末已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卫星地面接收站13座,转播35套有线电视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99.8%,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广电设施显著改善,并整合组建了县新闻中心,新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喜结硕果。金湖乌凤鸡品种开发及健康养殖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有6个项目分别列入省、市科技计划盘子,雷公藤驯化技术及生态系统经营研究项目分获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等奖,金湖炭素、胜达化工被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金湖炭素强力吸附竹质活性炭还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填补了我县无国家级工业品牌的空白。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顺利完成了金湖旅专改制及整体转让工作,普高招生快速扩容,教育综合大楼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相继建成,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泰一中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金湖旅专“高职单招”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列全市第一。全县参加高、中考考生中,录取大专院校618人;全县普通中学招生2429人,在校学生8560人;金湖旅专招生484人,在校生1147人;小学招生1482人,在校学生78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在园幼儿2998人。全县现有中学教职员工591名,小学教职工912名,幼儿园教职工128名。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评验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扩改建工程全面完工,县医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城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部颁标准以内,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7.1%。年末卫生部门实际开放床位34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0人,其中,中西执业医师177人,护师72人。农村各行政村已设置医疗点101个,乡村医生135人,个体开业医生13人。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进一步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经常开展群众性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举办环城跑、篮球赛等各项体育健身活动,53%以上的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同时,竞技性体育实力有所增强,我县运动员在省、市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其中,跆拳道运动获得三明市团体总分第二名,省赛获得3个第三名。全年向上级体校输送10位优秀运动员。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金湖景区大气环境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区及乡镇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辖区地表水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类别水质要求。县城区域环境噪声低于55分贝,城区交通噪声低于68分贝。建立了新桥、上青、梅口、下渠乡、开善乡(当年新增)等5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乡。“一控双达标”成果巩固,工业废水处理率98%,排放达标率为9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5%,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0%,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9%,有力保障了全县的环境安全,促进了人居、生态和发展环境的改善,我县被评为“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优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