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霍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霍邱县人民政府统计局 二00六年四月十二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艰苦奋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改革有新的突破,农业丰收,工业步入快车道,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外放开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成就斐然,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增加,金融运行平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电、环保、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34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197522万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151166万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206593万元,同比增长13.6%。二产中工业增加值为103285万元,同比增长2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09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8;24.4;37.6调整为35.4;27.3;37.3,二产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虽遭遇四次洪峰和两次台风袭击。但仍保持稳步发展势态。农业总产值实现44.26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种植业16.01亿元,同比增长2.4%,粮食总产102.76万吨,同比下降3.2%,其中小麦24.07万吨,同比增长14.6%,水稻总产76.43万吨,同比下降4.8%,油料总产4.94万吨同比增长11.9%,棉花总产296吨,同比下降68.7%,麻类总产342吨,同比下降79.6%。我县粮食总产再次名列全省第一,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各项惠农助农资金落实到位。全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总额6200万元,农民人均减负46.7元,发放粮食直补1947万元,亩均合11元,水稻良种补贴2505万元,亩均合15元,同时还落实了农机、小麦良种、阳光工程、油菜良种、种粮大户、农村教育“两免一补”等资金656万余元。 林业生产。以工程造林为契机,以建设生态霍邱,绿色霍邱为动力,坚持人才强林、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0.1%,实施各种造林面积924公顷,退耕造林67公顷,绿色长廊48.1公里,四旁义务植树726万株,育苗102公顷,幼林抚育924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8%,林木绿化率10.96%。造林绿化连续三年在全市评为第一,林业生产再次荣获市政府颁发的“秀美山川杯”金奖。 牧业生产虽遭禽流感影响仍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1.44亿元,同比增长4.93%。生猪饲养量200.2万头,同比增长6.2%,出栏140.4万头,同比增长8%,家禽饲养量2897万只,同比增长6.4%,肉类总产16.73万吨,同比增长8.5%,禽蛋总产5.51万吨,同比增长5%。 畜牧业规模饲养发展迅速,全县饲养生猪30头以上,家禽1000只以上,白鹅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今年新增千户,为今后规模养殖打下坚实基础。 渔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实现渔业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2.47%,水产品产量6.32万吨,同比增长7.8%。其中名特优水产品总产量2.4万吨,占总产的38%,同比增长33.3%。 2005年水产品发展特点是:名特优养殖品种多,投放大规格优质鱼种比例高、网箱养殖示范继续增加,水产品外销势头强劲,投资水产品开发热情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一是建基地,目前全县已建立4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沿淮杞柳基地今年新增2000亩,已达到8万亩,二是扶龙头,坚持小扶大、大扶优、优扶强的发展思路,2005年重点扶持了庆发湖、华安达20个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其中庆发湖、华安达被授予全国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全年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8家。2005年县农委被评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先进单位”。县植保站荣获“全国农牧渔丰收二等奖”。 农业机械化程度逐年增加。2005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1.14万千瓦、同比增长9.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90台,同比增长7%,小型拖拉机78534台,同比增长3.5%,农用排灌机械20789台,同比增长3.63%,农用运输车4732辆,同比增长2.2%,联合收割机807台同比增加14.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9.63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62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85万公顷。 农村用电量11512万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4927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68297吨(折纯)、地膜使用量1646吨。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成就。治淮工程基本完成9项,正在实施2项,准备开工的3项,基本完成了城东湖保庄圩,移民建房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城西湖大堤加固,陈郢排灌站重建,临淮段加固、淠河险段处理,姜家湖大堤加固,以及行蓄洪区安全撤退道路的招标。开工建设了陈村西站,何家圩排涝站,淮干何家圩处理和汲东干渠放水建筑物配套及白蚁防治工程。冬春大打了一场水利兴修仗,效果明显,赢得了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累计投入工日580万个,机械280台套,完成土石方620万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198884万元,比上年增长21.36%,规模工业增加值65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3%,同比下降1.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实现增加值2606万元,同比增长10.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6387万元,同比增长13.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6493万元,同比增长2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实现增加值16554万元,同比增长29.5%,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35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5.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3046万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利税19171万元,同比增长5.7%,其中利润10448万元,同比下降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7.64%。 规模工业持续增加2004年全县为46家,3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已达6家,神虹、皇家庆宴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 加大技改投入,2005年工业技改累计投入资金2.5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