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长。2006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07亿元,增长21.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3亿元,增长4.9%,其中:农业贷款5.52亿元,增长5.9%。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年保费业务收入11344万元,同比下降2.2%,其中:人寿险业务收入10279万元,增长0.5%;财产险业务收入1065万元,下降22.8%。保险赔付1106万元,增长17.5%,其中:人寿险赔付379万元,增长11.5%;财产险赔付727万元,增长21.0%。 八、科技、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各类公办中、小学校410所,中等职业高中7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71万人,比上年减少1.75万人,下降16.7%。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53万人,比上年下降8.9%。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195人,比上年增长0.4%;小学专任教师3621人,同比下降0.7%。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毕业升学率30.3%,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小学入学率99.9%,普通中学和小学的辍学率分别为0.64%和0.37%,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801人。 2006年末各单位职工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2339人,同比下降1.6%。一年来,科技部门重点推广水果套袋、水果高接换头、沼气、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10项技术成果,努力推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兴华电缆有限公司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全年承担国家星火计划22项,省级科技计划12项、星火计划2项。“砀山酥梨及苹果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砀山县医院“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两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砀山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物除臭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末,全县有文化馆、文物管理所、书画院、图书馆、艺术表演团体、剧场、广播电台、网络有限公司各1个。全年放映电影400多场,服务农民学生近10万人次。文化系统全年共创作小品4个,创作书画艺术作品10幅,写生作品16幅,1幅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1幅在中国书画博览杂志上发表。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有线电视传输干线长度为54公里,卫星收转站7座。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4个(不含诊所及私人医院),实有床位1163张,卫生技术人员1685人,其中:执业医师390人,执业助理医师186人,注册护士430人。综合医院5所,床位533张,卫生技术人员715人。乡镇卫生院16所,床位605张,卫生技术人员844人。妇幼保健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一个,床位25张,卫生技术人员126人。 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努力促进全民健身健康发展。2006年,我县全民健身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优秀全民健身活动点”。全年举办各类大规模群众比赛活动近二十次。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在安徽省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及散手两个项目比赛中取得了3块金牌,2块银牌,3块铜牌的成绩;在全省太极拳、剑比赛中取得了4块金牌、3块银牌的好成绩。在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3块金牌、5块银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23.84万户,年末总人口为936705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男性478514人,女性458191人。当年出生人口10125人,出生率为10.85‰。死亡人口为3967人,死亡率为4.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2‰,比上年增加0.61个千分点。全县非农业人口为97020人。 城镇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468元,增长15.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5388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4579元,增长7.5%,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040元,增长4.9%;人均衣着支出624元,增长21.2%;人均交通通讯支出475元,增长22.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4.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1940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76元,增长18.6%。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05元,增长19.1%。人均现金支出3410元,增长18.3%,其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0元,增长9.9%,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949元,增长8.6%;交通通讯支出169元,增长15.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3%,比同期减少0.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保障面逐步扩大。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企业213家,参保人数18594人,应征养老金5638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5379.2万元。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6100人,征收医疗保险金1421.81万元,医疗保险支出1265.42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010人,征收失业保险金266万元,发放失业金153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036人,征缴基金23万元。 全县城镇低保人口8995人,发放低保费用774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13333人,全年发放救济金159.96万元。全县共有五保户对象4380人,对生活困难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 社会各种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全县有福利机构18所,其中:农村敬老院17所,床位数760张。资助各类救助对象92人,对五保户、残疾户、优扶对象支出慰问金15.5万元,全年共发行福利彩票700万元。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