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宿州市砀山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实施“5533”工程和东向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和徐州经济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0亿元,比同期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37亿元,比同期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42亿元,比同期增长35.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71亿元,比同期增长14.0%。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50.3∶17.6∶32.1,人均生产总值3947元,比同期增长11.3%,“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

从业人员平稳增加。年末从业人员51.0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乡村从业人员43.99万人,比上年增长0.1%。年末单位从业人员3.28万人,比上年增长4.0%。其中:在岗职工人数3.01万人,比上年增长3.8%。2005年新增就业岗位4250个,购买公益性岗位102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31人,登记失业率4.25%。

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业的快速增长难度较大,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城镇就业压力较大,财政收入总量较小。

二、农业

2005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162公顷,比上年增加410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2986公顷,比上年增加1029公顷,棉花播种面积7822公顷,比上年减少1303公顷,蔬菜播种面积8350公顷,比上年减少641公顷。

粮食、棉花、油料因受灾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9.17万吨,比上年下降8.7%。油料产量21954吨,比上年下降9.87%,棉花产量5478吨,比上年下降33.8%。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当年造林面积167公顷,全部为退耕还林工程。零星植树30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47000公顷,成林扶育面积51600公顷。全年大牲畜出栏27229头,增长5.2%,生猪出栏33.54万头,增长15.3%,羊全年出栏86.62万只,增长10.2%,家禽出栏300万只,增长17.4%。全年肉类总产量51301吨,增长13.3%,禽蛋产量27168吨,增长6.2%,全年水产品产量4100吨,增长11.7%。水域养殖面积1667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7.3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农用拖拉机698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4台,增长58.5%,播种机2091台,增长18.1%,农用运输车8.34万辆,增长1.2%。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6255吨,下降2.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152吨,下降3.7%,农用柴油使用量12155吨,增长1.6%,农药使用量5052吨,下降11.6%。全年水利设施投入1497万元,增长154.2%。完成土石方300.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0.13千公顷。已配套的机电井11366眼,新增配套机电井100眼,减少配套机电井120眼。农村用电量6010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79亿元,增长46.9%。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032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557万元,下降41.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421万元,下降30.6%,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3118万元,下降43.5%,港、澳、台商完成增加值1992万元,增长56.4%,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3209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8.43亿元,增长46.8%。其中:轻工业完成15742万元,增长60.4%,重工业完成12291万元,增长41.4%。工业效益状况继续改善。2005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6亿元,增长45.1%。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完成1551万元,彻底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108.95,比上年增加50.6个百分点,创多年来最好水平。累计工业销售率为95.1%。在工业生产中:板材、罐头、饮料、轻化工产品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增长点,板材增长53.3%,罐头增长126.9%,饮料增长654.7%。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8.9%。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6个,完成建筑业产值2435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10万元,下降5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7%;房屋竣工面积16.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233万元,增长18.4%。房地产开发投资6436万元,增长9.3%。“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3亿元,年均增长6.0%。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得到加强,主要项目进展顺利:欣诚食品、隆泰果业、供电公司多产业基地、砀城水网及防氟工程改造、薛楼板材工业园区、润达纺织、丰原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在城镇固定投资中:分产业来看:二产投资24610万元,下降11.4%,三产投资20508万元,增长111.4%。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24413万元,下降19.2%,非国有20705万元,增长186.0%,全年利用省外资金6.5亿元。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趋于活跃,外贸出口强劲。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3789万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26726万元,增长18.4%。分城乡看:县及县以上完成52897万元,增长12.5%,县以下完成53064万元,增长12.1%。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4880万元,增长146.3%。

外贸出口强劲,但总量仍然较小。全年出口总额128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8倍。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万美元,比同期下降33.2%。

全年市场物价平稳。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下半年受涝灾的影响,青菜价格涨幅较高。年底受禽流感的影响,禽蛋类价格下滑。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增加值23816万元,比同期增长16.7%。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558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其中:铁路完成6.1万吨公里,公路完成55812万吨公里,增长3.3%。全年公路完成运输周转量9750万人公里,铁路39万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