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12843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邮政完成业务量1915万元,比上年增长8.6%,电信(含移动、联通)完成业务量109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39万户,比上年增长12.9%。移动电话用户7.85万户(含联通),增长15.4%,每百人拥有电话23.9部。国际互联网用户12356户,增长12.1%。 七、财政、金融 2005年财政收入完成8635万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01万元,比同期下降19.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各项税收完成6062万元,比上年增长9.8%;一般预算支出39398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基建支出1468万元,比上年下降34.3%,教育支出11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1%,社会保障支出2088万元,增长33.5%;行政离退休费支出8249万元,比上年增长26.8%,行政管理费支出3185万元,比上年下降19.4%。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平稳增长,贷款余额继续下降。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年末贷款余额11.7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工业贷款5621万元,下降18.8%,商业贷款35530万元,下降6.3%,农业贷款52153万元,增长7.7%。 保险业发展迅速。财产险和人寿险保费收入11605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0225万元,增长1.8%。财产险收入1380万元,比上年增长35.2%。保险赔付941万元,下降30.0%,其中:人寿险赔付340万元,增长1.2%,财产险赔付601万元,下降46.2%。 八、科技、教育 2005年,坚持送科技下乡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科技培训和指导,重点推动了水果套袋、水果高接换头、沼气、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10项技术成果下乡活动。 2005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2项,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2项,省级科技计划1项,县级计划9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末,各类公办中、小学419所,中等职业高中7所。其中:普通中学80所,小学339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46万人,下降10.6%,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182人,增长0.9%,小学专任教师3649人,下降4.2%,学龄儿童入学率99.92%,初中毕业升学率37.52%,高中毕业升学率50.41%。普通中学和小学的辍学率分别为2.03%和0.19%。在本年的高考中,本科上线人数达3074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共有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馆、新闻出版局、艺术表演团体、电影放映公司、档案局、广播电台、网络有限公司各一个。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全年创作电视剧一部,小戏5个、小品2个。艺术创作作品10幅,写生作品21幅。图书总藏量6.4万册,借阅图书5000册次。电影放映309场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86场次,受教育学生达4万人次。电视综合覆盖人口83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5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卫生机构24个,床位1217张,卫生技术人员1699人。其中:综合医院5所,床位524张,卫生技术人员71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275人,注册护士222人。乡镇卫生院17所,床位678张,卫生技术人员866人,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276人,注册护士137人。疾病控制中心一所,技术人员61人。妇幼保健站一所,床位15张,技术人员53人,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19人。 体育。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建立健全健身机构,目前,已建成十三个单项体育协会,90名体育指导员。竞技体育有了新的突破。在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取得了三枚金牌,二枚银牌,七枚铜牌。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取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体育彩票销售突破300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23.3万户,年末总人口为929131人,其中:男性474362人,女性454769人。当年出生人口9968人,出生率为10.78‰,死亡率为4.77‰,自然增长率为6.01‰,比上年下降0.29个千分点。全县非农业人口为9.19万人。 城镇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1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470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4261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6%。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945元,比同期增长2.2%,人均衣着支出515元,比上年增长0.8%。人均文化教育支出441元,增长3.8%。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633元,比同期增长15.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5.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3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89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食品支出818元,增长19.6%,交通通讯支出133元,增长2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6.9%。“十五”时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768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100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0100人,参加工伤保险17036人,养老金、失业保险足额发放,并对生活困难人群做到应保尽保。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50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212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8个,床位数650张,并对特困群众实行救助。63户纳入救助范围,医疗救助138户。年末福利彩票销售网点21个,销售额500万元,社会养老事业不断兴起,全年新增3所养老公寓,为16所农村敬老院配备了设施。 注:⒈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⒉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